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Vi. 文化理解與文學書寫:音樂 11

講題:古典音樂與文學的對話
講師:焦元溥
日期:12月04日


在台灣有一個普遍錯誤的認知是:「學樂器(鋼琴小提琴)等同學音樂」,事實上,音樂也有音樂的文法……透過播放音樂(巴哈〈小提琴協奏曲〉和莫札特),並隨著音樂不時補充說明古典音樂的曲式觀念,是如何從以前的風格(延續的動機式變奏、一開始就陳述樂思--呈現基本旋律-節奏之主題--、以相對而言不經常也不明顯的終止式和樂句的模進重複作為主要結構、樂句構造不規則、無週期性等特性)到新風格,也就是所謂週期式(Periodicity,指旋律流動性被休止點打破,樂句有前後之分;短句組成樂段通常二或四小節,完整樂思之後接終止式,組織樂段以成作品,動機一致以求統一)的轉變。

而我們說音樂作為語言這個角度而言,音樂和語言可以是密不可分的;對中世紀的教堂唱詩班而言,音樂就是唱頌經文,而拉摩和巴赫等人以降的巴洛克傳統,也認為「音樂是一種語言」。如此原則古典樂派如此,浪漫樂派亦然。

(一般而言)在一段八小節譜成的音樂樂句中,第八小節結尾通常表示這段思緒的終止,而若是在語言中,無論是說或是寫,我們都應該給予強調。在此處我們應該稍微停頓或降低音量。而這段樂句中的次要分句,則出現在每兩小節或每四小節後,需要稍短的停頓,就像是需要逗號或分號一樣。這些停頓極為重要。若沒有它們,音樂就成為接續不斷但沒有意義連結的聲音,成為不可理解的混亂,就像說話沒有標點或抑揚頓挫一般。(Jan Kleczynski)

希臘羅馬帝國對於文藝復興的發展:
(1)土耳其攻擊君士坦丁堡→學者帶學問與典籍到義大利
(2)古法新用:人文主義肯定人是生活的創造者和主人,相信人性尊嚴和高貴與人的理性,相信人能透過自身感官了解現實,透過努力改變環境。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從教條的束縛中解放。
(3)羅馬共和國晚期,曾擔任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因為其演說和文學作品,他被廣泛地認為是古羅馬最好的演說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的政治危機中,他是共和國所代表的自由主義的忠誠辯護者。他支持古羅馬的憲制,因此也被認為是三權分立學說的古代先驅。西塞羅是羅馬顯著的文學人物,其演說風格雄偉、論文機智、散文流暢,設定了古典拉丁語的文學風格。他也是一位古希臘哲學的研究者。他通過翻譯,為羅馬人介紹很多希臘哲學,使得希臘哲學的研究得以在希臘被羅馬征服之後得以延續。西塞羅在古羅馬時代的影響在中世紀時代漸漸衰落,但在文藝復興時被重新振興。佩托拉克在14世紀重新發現了西塞羅的書信,由此開始了文藝復興學者對西塞羅的重新研究。


而希臘羅馬帝國對音樂的影響:
1.古希臘音樂思想。
2.修辭學效應。
3.音樂與語言。
4.藝術發展: 自然主義、寫實風格、理想美好、強調明晰、對個人的興趣。
→音域更寬、織體厚薄對比更強、聲響 旋律節奏更美更自然、更多終止式和更明確的調性、作曲家個人風格。



#介紹〈魔王(Reichardt-Loewe-Schubert)〉並播放三種不同版本(舒伯特、挪威、舒伯特鋼琴曲)

歌德《魔王》在1872年寫成,故事來自丹麥民間傳說,歌德此作則參考由赫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自丹麥文翻成德文的《魔王的女兒》(Erlkönigs Tochter)而成。舒伯特在1815年譜成《魔王》,不過真正付梓則經過三次修訂,要到1821年才以「作品一」出版。作曲家為旁白者、父親、小孩、魔王劃分不同聲區與性格,鋼琴咄咄逼人、持續不斷的三連音則是月黑風高的達達馬蹄。歌德未交代父子的社會地位,家在何處也不說明,讓情節單純直接。孩子究竟是被魔王擄走,還是病入膏肓陷入恍惚,或根本意在言外,作者另有指涉,就留給詮釋者與聽眾想像。而這個極致完美的版本出現之後,似乎就已經奠定了《魔王》的版本,目前還無人能出其右!



#魏崙(Paul Verlaine,1844-1896) 的《月光》(Clair de Lune),這部作曲可以說是象徵主義的代表,形容的是中世紀化妝舞會,但卻帶有一種哀傷而含蓄的內涵在其中。
##播放佛瑞與德布西兩種譜曲的《月光》版本,德布西第二個版本採用象徵主義的方式所譜寫,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同學瞭解同一個作曲家、同一個文學作品,用不同的方式譜寫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月光》(Clair de Lune)
你的靈魂是絕美風景,貝加馬斯克面具令人忘情,
魯特琴伴奏中舞蹈歌唱,奇特裝扮下暗藏傷心。
他們以小調吟唱,詠歎愛的勝利與生之歡慶,
他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重歌聲混在月光裡。

寂靜月光,哀愁美麗,讓鳥兒在樹叢中入夢,
使噴泉因狂喜而啜泣,在大理石像間飛騰入空。


#播放德布西《髮》
他告訴我:「昨晚我作了一個夢
夢裡你的頭髮纏繞在我頸間
像是條黑色項鍊
繞在我的頸背和胸膛
我輕撫著你的髮 還有自己的
兩束頭髮交混在一起

當我們的唇相接 
就像是兩片同根的月桂樹葉
逐漸 我感到
隨著我們的身體糾結
我慢慢變成了你
而你也融入我 就像夢裡情境」

說完之後
他輕輕地把手放在我的肩膀
溫柔地凝視著我
眉梢低下來 我顫抖著



小結:作曲家詮釋文學作品,並不侷限於音樂的知識、技術,而是來自於他本身對於文學作品的瞭解,而作曲家在創作時並不會在腦海中預設觀眾可能的感受或期望,而他的閱讀心得也不必和觀眾一樣,所以音樂結合文學可以呈現到什麼樣的境界,端賴於作曲家對於作品的理解與詮釋,再由中去發揮呈現,這也是好的藝術創作最基本的立場。



#德布西《前奏曲》第一冊第四首
 〈飄散在暮色中的聲音與馨香〉:此標題來自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收錄於其《惡之華》中的《黃昏的和諧》(Harmonie du soir)之第三句:
那時候到了,花朵在枝頭顫吟, 每一朵都似香爐般散發芬芳;
飄散在暮色中的馨香與聲音, 慵懶的圓舞曲和留連的夢鄉。

這首曲子是把詩的意象透過音樂來表現,有趣的是這首詩是採用潘頓詩體所作的。所謂「潘頓」(Pantoum)源自馬來語「pantun」。作為一種詩歌格式,潘頓詩體流行於十九世紀下半的法國,其格式可以歸納如後:
一、潘頓詩體是四行詩,每一詩節段落都有四行,但詩節段落數量不拘,每一行長度不限,四行也不需等長。
二、前一詩節的第二、四行要出現在下一詩節的第一、三行。(類似中國的回文詩)
三、詩作具有二個主題,通常詩節前兩行代表第一主題,後兩行代表第二主題(重複句子不算新的主題)。隨詩句發展,兩主題會交互進行。
四、在每一詩節四句中,韻腳交替出現(ABAB)。
五、在最後一個詩節,可如第二點,其第一、三行為前一詩節的第二、四行,或是讓第一詩節的第一、三行出現在最後一詩節的第一、二或者第三、四行。

若用圖例顯示,則四詩節的潘頓詩體,結構可以表示如下:


詩節1: A B C D
詩節2: B E D F
詩節3: E G F H
詩節4: G I (or A or C) H J (or A or C)

像潘頓詩這類複雜的句式,名作曲家拉威爾也曾嘗試用音樂來表現,在他的《鋼琴三重奏》第二樂章直接以「潘頓」為名,雖然無法完美按照潘頓格式,但成果仍然堪稱神乎其技。拉威爾以兩個截然不同的旋律主題代表重複出現的詩句,在結構中巧妙交織(譜上常用雙縱線區分)。兩個主題可以各自精彩,也可彼此疊合,透過設計表現出潘頓詩體的迴文趣味。而其重音與和弦編排,也顯示詩句換行押韻的特色。中段拉威爾更以兩種拍號同時進行的寫法,表現潘頓詩作兩主題的特色。

#播放拉威爾《鋼琴三重奏》第二樂章,探索作曲家如何因為詩歌形式而交互影響,創作出傑出的作品

#瘋女人與歌劇瘋狂場景,是極常出現在戲劇表現之中的,而探究其後的原因如下:
1. 傅柯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2. 17世紀前心智有偏差的個人,除非被證明為危險,不然通常行動自由。
3. 17世紀後: 警察國家/ 監禁精神病患
4. 18-19世紀: 公開售票展示精神病患(例如馬戲團中展示畸型行為)
5. 女性與瘋狂: 瘋狂場景(Mad Scene)


音樂作品和小說的互文性:
1.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71)的《包法利夫人》,在這部作品的第十五章,福樓拜寫了一個場景:主角和她的丈夫去觀看了葛塔諾·董尼采悌(Gaetano Donizetti)的歌劇:《拉梅莫的露琪雅(Lucia di Lammermoor)》。

「帽子是雞蛋形,裡面用鐵絲支撐著,帽口有三道滾邊;往上是交錯的菱形絲絨和兔皮,中間有條紅線隔開;再往上是口袋似的帽筒;帽頂是多邊的硬殼紙,紙上有複雜的彩繡,還有一根細長的飾帶,末端吊著金線結成的小十字架作為墜子。 帽子是新的,帽沿還閃光呢。 
「站起來」,老師說。 
他一起立,鴨舌帽就掉了。全班都笑了。 
他彎下腰去拿帽子。旁邊學生用胳膊捅了他一下,帽子又掉了,他又揀了一回。 
「不必擔心,你的王冠不會摔壞」,老師很風趣地說。 
學生都哈哈大笑起來,可憐的新生更加手足無措,不知道帽子應該拿在手裡,還是讓它掉在地下,還是把它戴在頭上。他到底又坐下了,帽子還是放在膝蓋上。……上點心時,他親自端出一個塔式奶油大蛋糕…首先底層是一塊方方的藍色硬紙板,剪成一座有門廊、有圓柱、周圍有神龕的廟宇,神龕當中有粉制的小塑像,上面撒了紙剪的金星;其次,第二層是個薩瓦式的大蛋糕,中間堆成一座城堡,周圍是白芷、杏仁、葡萄干、桔塊精制的玲瓏堡壘;最後,上面一層是綠油油的一片假草地,有假石,有果醬做的湖泊,有榛子殼做的小船,還看得見小愛神在打鞦韆,鞦韆架是巧克力做的,兩根柱子頂上有兩朵真正的玫瑰花蕾,那就是蛋糕峰頂的圓球。」透過對這頂帽子到婚禮蛋糕的描寫,層層伏筆,直到第十五章才真正顯露出機關何在:「但是一個年輕女人走上前來,拿一個錢包丟給一個穿綠衣服的騎士侍從。只剩下她一個人了,於是聽見笛聲如怨如訴,好像潺潺的泉水,又像啁啾的小鳥。」由此作者開始描寫出主角觀看聆聽《拉梅莫的露琪雅(Lucia di Lammermoor)》的心情。

這個女人就是Lucia,她開始慢慢地唱她的詠歎調;她抱怨愛情帶來的痛苦,恨不得身有彩鳳的雙翼。艾瑪也一樣想逃避生活,想飛向愛情的擁抱。  

忽然一下,男高音出場了。他的膚色像大理石一樣潔白,這使熱情的南方民族看來更加光輝燦爛,更加崇高。他矯健的身材穿了一件棕色的緊身短上衣,一把精工雕鏤的匕首掛在他左邊屁股上。他轉動一雙多愁善感的眼睛,同時露出了一口白牙。

據說一天傍晚,一個波蘭公主聽見他在比亞里茲海濱修理小艇時唱歌,就愛上了他。她為他傾家蕩產,他卻把她丟在一邊,另外去找新歡,在風流艷事上出了名,在藝術上的地位也就抬得更高。

艾瑪為了看他,把身子往前傾,指甲抓進了包廂的絲絨。她心裡充滿了音調悠揚的悲歎哀鳴,在低音提琴的伴奏下,哀歌的餘音更是不絕如縷,就像在狂風暴雨中海上遇難者的呼救聲。她聽出了令人心醉的迷戀,幾乎使她喪生的痛苦。她覺得女主角的歌聲是她內心的回音,這個使她神魂顛倒的幻象,更是她生命的一部分。但是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人這樣深深地愛過她。他們最後一夜在月下說「再見」時,羅多夫就不像埃德加那樣哭過。

劇場內爆出了喝彩聲;最後一段和聲又重唱了一遍;這一對情人唱到了他們墳上的鮮花,他們的海誓山盟,流亡,命運,希望。當他們唱出最後的告別時,艾瑪發出了一聲尖叫,和結尾高響入雲的震顫音融合為一,簡直難分真假了。 

「為什么」,包法利問道,「這個貴族要迫害這個少女?」 
「不對」,艾瑪答,「她是他的情人」。

雖然艾瑪再三解釋,夏爾還是不懂二重唱的意思……此外,夏爾承認沒有聽懂這個故事,因為音樂太響,唱詞聽不清楚。 

「沒關係!」艾瑪說,「不要說了!」
「因為」,他俯視著她的肩膀,又說,「你知道,我想了解清楚。」 
「不要說了,不要說了!」她不耐煩地說道。

Lucia一半靠了侍女的攙扶,才走向台前,頭上戴了一頂橘子花冠,臉色比她身上穿的白色緞子長袍還要白。艾瑪想起了她結婚的日子;她仿佛又看見自己在麥地裡,沿著一條小路,向教堂走去。為什么她當時沒有像Lucia那樣又是拒絕,又是懇求呢?正相反,她當時很高興,卻沒有發現自己是在走向深淵……她現在才知道感情是多微不足道,是藝術把感情無限誇張。艾瑪不想再受愚弄,她把她痛苦生活的翻版戲只看作是一種造型的幻想,只能使人賞心悅目而已。

劇中人物造成的幻像,使她對演員本人產生了好感;她猜想他如何生活,如何名聞遠近,光彩奪目,不同凡響,如果机會湊巧,她本來也可以過上這种生活的。她本來可能認識這個演員,他們可能相愛!…她忽然弄假成真,認為他現在就在看她,而且千真萬確!她真想撲到他的懷抱,尋求他的力量保護,就像他是愛情的化身。她要對他說,要對他喊:「把我搶走,把我帶走,讓我們走吧!我是你的,我朝思暮想的,都是你呀!」 
但是幕落下了。

「天!我以為回不來了!到處都是人!」 
他又加上一句!
「你猜猜我碰到了誰?里昂先生!」 
「里昂?」 
「正是他!他就要來看你。」
他剛說完,當年榮鎮的實習生就走進了包廂。他像個上流人一樣不拘禮節地伸出了手;包法利夫人也不由自主地伸出手來,當然,她是順從一個意志更強的吸引力。自從那個雨打綠葉的春天黃昏,他們站在窗前道別以後,她就沒有再碰過這隻手。

「啊!你好……怎麼!你在這裡?」
「安靜!」正廳後排有人喊道,因為第三幕開始了。
「你到盧昂來了?」
「是的。」 
「什麼時候來的?」 
「要講話就出去!出去!」 
大家轉過頭來望著他們,他們只好住口。 
但是,從這時起,艾瑪就再也沒心看戲了;

「你喜歡看戲嗎?」他說時彎下腰來,臉離她這樣近,鬍子尖都碰到了她的臉。 
她心不在焉地答道:「哦!我的上帝,不,不大喜歡。」 
於是他提議到劇場外去喝點冷飲。 
「啊!不要現在去!待一會而吧!」包法利說。「女主角的頭髮散了,看樣子要出悲劇。」 
但是發瘋的場面不合艾瑪的口味,女主角的表演在她看來太過火了。 
  

「她叫得太厲害」,她轉過頭來,對正在聽戲的夏爾說。 
「是的……也許……有點」,他回答時打不定主意,到底是老實承認自己喜歡看,還是應該尊重太太的意見。接著,萊昂歎了一口气說: 
「這裡太熱……」 
「真受不了!」 
「你難受了?」包法利問道。 
「是的,我悶死了;走吧。」

「不過」,夏爾插嘴了,他放下了小口啜著的冰鎮果汁酒,「人家說最後一幕演得好,可惜沒看完就出來了,我正開始看得來勁呢。」 
「那不要緊」,實習生說,「不久還要再演一場。」 
但是夏爾說,他們明天就要回去。 「除非」,他又轉身對太太說,「你願意一個人留下來,我的小貓?」

年輕人意想不到的機會居然送上門來,他馬上見風使舵,說男高音在最後一幕唱得是好。簡直是高人一等,無人能比!

雖然包法利夫人並沒有看到最後一幕的瘋狂場景,但在這本書的結尾,服砒霜自殺的她從服毒、毒發到身亡的整個過程,不啻就是一場瘋狂場景!!這個例子展示了文學作品如何應用音樂作品,而音樂作品又是如何影響了文學作品極好的範例。

最後介紹Hofmannsthal的Elektra與從世紀末與心理分析
#Hofmannsthal 的Elektra
1.古希臘三大劇作家Aeschylus 、Euripides Sophocles都寫過Electra和其家族之故事,而Hoffamstahl在1901年以Sophocles版做德文新版改編,1903年於柏林首演。
2.1876年Heinrich Schliemann發現特洛伊與麥錫尼等遺址後,原本認為是神話傳說的史詩故事,從此具有實際歷史依據。此考古發現,加上尼采哲學,使希臘神話在十九世紀末的德語文化界,意義也從歌德筆下的「高貴簡約和靜默偉大」,轉為尼采所探索的原始、野蠻、黑暗與魔性—古希臘藝術也並非皆是對稱、平衡、明晰的「古典風格」。

#世紀末與心理分析
1. 佛洛伊德和Josef Brauer於1895年所寫的《Studies of Hysteria—病例Anna O. 分裂人格》、父喪加重其歇斯底里、兩層次的時間、無男女關係
2. 1900年佛洛伊德《夢的解析》:夢是慾望的變形實現
3. Hofmannsthal研讀過上述作品,而Elektra的重心也不在Sophocles劇本中的道德與正當性,而以心理分析觀點描寫並解析角色的心理狀態

史特勞斯Strauss的音樂寫作:
1. Elektra是Strauss作品編號58:在此之前他已經寫出驚世駭俗的歌劇《莎樂美》,以及交響詩《唐璜》 、《死與變容》、 《泰爾愉快的惡作劇》 、《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說》、 《唐吉軻德》 、《英雄生涯》等經典名作。
2. Elektra是Strauss編制最大,寫作最困難的歌劇。
3. Strauss以音樂表現文字內容(聲音動作模仿),但也能表現情境的心理模糊。
4. 為了表現劇情,Strauss發展出「心理對位」,以動機、調性呈現角色的心境發展與彼此互動。

今天我們從詩、小說、歌劇來觀察,音樂本身得以從不同的方式、角度來呈現,對於我們的生活、生命都是息息相關的,這一點與文學無異,甚至透過互動與對話,而能產生更精采、動人的作品。







講師介紹:
焦元溥,現為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音樂學博士候選人,曾任大英圖書館愛迪生研究員(Edison Fellow,2008/2009 )。作品涵蓋音樂作品分析、詮釋討論、鋼琴演奏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鋼琴大賽報導與文學創作。著有《經典CD縱橫觀》系列三書、《莫札特音樂CD評鑑》、《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問錄》、《樂來樂想》和《聽見蕭邦》等。


參考資料
1.舒伯特的《魔王》(Der Erlkoenig)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Wer reitet so spaet durch Nacht und Wind?這樣遲誰在黑夜和風中奔馳?
Es ist der Vater mit seinem Kind;是那位父親帶著他的孩子;
Er hat den Knaben wohl in dem Arm,他把孩子抱在他的懷裡,
Er fasst ihn sicher, er haelt ihn warm.他把他摟緊,給他保持暖氣。

Mein Sohn, was birgst du so bang dein Gesicht ?我兒,為何藏起你的臉?
Siehst, Vater, du den Erlkoenig nicht ?爸爸,你,沒瞧見那個魔王?
Den Erlkönig mit Kron' und Schweif ?那魔王戴著冠冕,拖著長裙.
Mein Sohn, es ist ein Nebelstreif.我兒,那是一團煙霧。

"Du liebes Kind, komm geh mit mir ! “來,跟我去,可愛的孩子!
Gar schoene Spiele spiele ich mit dir;我要和你一同做有趣的遊戲;
Manch' bunte Blumen sind an dem Strand;海邊有許多五色的花兒開放。
Meine Mutter hat manch' guelden Gewand."我媽有許多金線的衣裳。”

Mein Vater, mein Vater, und hoerest du nicht,爸爸,爸爸,你沒有聽見
Was Erlenkoenig mir leise verspricht ?魔王輕聲地對我許下諾言?
Sei ruhig, bleibe ruhig, mein Kind!不要響,孩子,你要安靜;
In duerren Blaettern saeuselt der Wind.那是風吹枯葉的聲音。

"Willst, feiner Knabe, du mit mir gehn ? “伶俐的孩子,你可想跟我同行?
Meine Toechter sollen dich warten schoen;我的女兒們會伺候你十分殷勤;
Meine Toechter fuehren den naechtlichen Reihn我的女兒們夜夜跳著園舞,
Und wiegen und tanzen und singen dich ein."跳著、唱著、搖著你使你睡熟。”

Mein Vater, mein Vater, und siehst du nicht dort爸爸,爸爸,你沒瞧見那廂
Erlkoenigs Toechter am duesteren Ort ?魔王的女兒們站在陰暗的地方?
Mein Sohn, mein Sohn, ich seh' es genau;我兒,我兒,我看得清楚;
Es scheinen die alten Weiden so grau.那是幾棵灰色的老楊樹。

"Ich liebe dich, mich reizt deine schoene Gestalt; “我愛你,你的美貌使我喜歡。
Und bist du nicht willig, so brauch ich Gewalt."你要是不肯,我就要動用武力。”
Mein Vater, mein Vater, jetzt fasst er mich an!爸爸,爸爸,他現在抓我來了!
Erlkoenig hat mir ein Leids getan!魔王抓得我疼痛難熬!

Dem Vater grauset's, er reitet geschwind,父親心驚膽戰,迅速策馬奔馳,
Er haelt in den Armen das aechzende Kind,他把呻吟的孩子緊抱在懷裡,
Erreicht den Hof mit Mühe und Not;好容易趕到了他家裡,
In seinen Armen das Kind war tot.他懷裡的孩子已經斷氣。

2.築樂集室內樂團 http://ourstrings.pixnet.net/blog/post/18441136

3. 古典樂曲解說:佛瑞〈月光〉http://www.arstrio.com.tw/narrations/narration-29.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