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有餘而意無窮的閱讀時光
── 「《西遊記》與《小封神》精讀(上)」心得
當夏日陽光亳不吝惜地光臨府城大地時,第五期的台灣文學教室也鬧熱滾滾地開場了。其中每星期二上午開講的「《西遊記》與《小封神》精讀(上)」,不僅選讀書目橫跨中國古典文學與台灣文學,更是由學養兼備的中文、台文教授聯袂組成堅強的講師陣容:這兩本成書差距三百餘年,同樣以章回小說體裁寫就的古典小說,吳達芸老師主講中國《西遊記》、呂興昌老師開講台灣《小封神》,兩位講師天衣無縫地配合書籍內容,採用國台語雙聲結合說書的講課方式,精采逗趣地把我們帶入文學世界,悠悠然不知時光流逝,往往下課時間到了而文學教室裏的景象仍然是「台上講師停不下口,台下同學捨不得走」的意猶未盡。
在第一堂課上,吳達芸、呂興昌兩位老師輪流上場為我們分別講述說明《西遊記》與《小封神》版本源流與考證的差異,讓同學們在正式閱讀之前先對本次選讀書目及作者其人的背景有了基本的認識後,接下來大家就在兩位老師的帶
領下熱熱鬧鬧地開始這場深具文學性和豐富趣味性的「古典」文學之旅──吳達芸老師採用中國文學導讀方式,引領我們從《西遊記》閱讀中探索石猴化生的孫悟空,因為與生俱來與眾猴不一般的識見與勇氣,是如何地在一個修仙長生的轉念間超脫了人世的生死輪迴,只見他先是上山求道學得騰雲駕霧和變諸般變化法門,卻仍是難改猿猴貪頑的天性大鬧天宮,最後被如來佛鎮於五行山下,既而開啟了日後西天取經的一段因緣;除了讓同學更深入這些之前可能是由地方戲劇或電影中看到的片段情節其後豐富多采的故事內容,達芸老師更不時在講課間穿插補充一些相關的故事與解釋如《世說新語》、《述異記》、禪門公案、道家經典……等等,為我們說明《西遊記》這本神話小說中實則蘊涵著「天地不全」的人生哲理。
不同於吳達芸老師之於《西遊記》的講課方式,對於這本「全台語書寫」的《小封神》,呂興昌老師先是替我們這群日常間使用台語對話、但畢竟是初次接觸閱讀這樣文類的同學說明關於「台語讀音的文白辨字問題析解」及作者許丙丁書寫《小封神》的創作乃是部份採用中國傳奇故事、部份透過作者個人想像思維結合台灣地區文化兩相融合的創作書寫方式,除了豐富的文化性之外,饒有想像的創作也為全書帶來許多趣味。之後,為了讓同學更深刻體會《小封神》這本台語文學的旨趣,呂興昌老師採用逐章逐回的全台語誦讀說書的方式,讓台下的我們對照著書上文字的記述,跟隨著呂老師清亮的聲音,解讀並體味作者是如何藉著描寫天上神佛在人間的種種恩怨情仇與喜怒哀樂,從故事中反映出當時社會民間各階層百姓的生活百態;並且在閱讀中隨著書中角色「金魚仙」名為尋寶物對抗天庭兵將、實則是對當時台南民間社會人民生活作深入田野調查訪談過程,一一探尋書裡描寫的當年舊台南風貌,並在腦海中重塑當時的大、小上帝廟、武廟、重慶寺等地方廟宇及沿著地方信仰而發展起來的草花街、打銀街、米街、大知街等熱鬧集市印象,對照著今日的我們日常經過且熟悉的民權路、忠義路、新美街……不時仍然可見的古老巷弄風光,不止讓我們在笑聲中深入探索了《小封神》這本台語書寫的文學世界,又重溫一回台南這座府城悠久的古蹟和生活歷史。
透過閱讀書中一段一段的典故軼事,映襯而今眼前的街道風景,每每在下課後走出臺文館時,腦海耳邊仍縈繞著方才課堂上講師精采的講演,看著陽光透過門口兩棵巨大鳳凰木繁茂的枝葉間灑下,點點金陽彷彿是在課堂上相遇的故事精靈們欲罷不能地在眼前跳躍、嬉笑著;再看著暑假出遊騎著單車經過眼前的身影,又不由得想起《小封神》中踩著風火輪的三太子哪咜好不神氣地降駕府城,卻看見當時遍眼是騎著自行車人潮瞠目結舌的驚愕神情,失笑之餘也忍不住開始期待下一期的文學教室──「《西遊記》與《小封神》精讀(下)」,又將帶領著我們探索發現什麼樣的取經的西遊趣聞和府城的歲月人情呢?
正是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
原文刊載於《臺灣文學館館訊》季刊第36期,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