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舞台前與唱片堆裡:談旅行、現場聆聽與散文書寫
講師:陳德政
ー前言:
常常出國旅行,往往行旅中的公路盡頭就是結束在一座舞台和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並且在旅行之後把這段經歷和記憶轉化成文字紀錄,而這些文字紀錄的訓練起源於自小養成寫日記習慣的經驗。
ー個人音樂之旅:深受英倫搖滾影響/從Control開始on the road
在課程開始,講師即透過兩張照片為同學們引薦了兩部和音樂有關的作品:《Control》與《on the road》之後,開始用親切聊天的方式為大家介紹了他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音樂經驗,並且由這些經驗提醒同學:有時候另類音樂和流行音樂兩者之間差別並不那麼明顯,甚至往往日後回頭去觀察時會發現兩者可能是等號的。
#《Control》:搖滾電影經典,由英國演員Sam Riley 主演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embed/gu524uasMvM
#《on the road》:五O年代(當時稱作垮世代)後,Rock開始取代JAZZ,成為美國當時的音樂風潮,而這本半自傳體的公路小說《on the road》(Jack kerouac著作)就成了描寫這一代風潮的史詩般著作,並在2011年由中央車站導演改編成電影《浪蕩世代》。
http://www.youtube.com/embed/N9vsE0llyBM
播放音樂:Cranberries〈old to my family〉:
透過這首歌曲的聆聽,講師為同學說明即使是今日初次聆聽的同學們也會覺得這是一首悅耳的歌曲,並且絕對有成為流行歌曲的潛力。 http://www.youtube.com/embed/Zz-DJr1Qs54
在介紹完Cranberries, 講師展示了他個人高中時期買的一張外國樂團的CD,並依序說起當年他也是從CD側標開始瞭解這些當時台灣市場並不熟悉,但當時頗負盛名,同時對講師來說充滿青春回憶的樂團--
#The Stone Roses,在當年那張同名專輯之後,隔年又發行了一張單曲即解散的英國樂團,在2009之後才再度復合開始世界巡迴演出。
(播放音樂:The Stone Roses - Waterfall)
#Smashing Pumpkins(台灣譯作「非凡人物合唱團」):尤其是在專輯B2的「1979」更是極其喜愛,也是在解散之後2007年另組團員後復出,只是樂團成員只有主唱還是原先的主唱,其餘都已經不復當年了。
#The Stone Roses (石玫瑰樂團) http://www.youtube.com/embed/BK-XQWO9hPA
#Smashing Pumpkins (非凡人物合唱團) http://www.youtube.com/embed/eePRkP1HMYQ
#oasis:擁有優良曼徹斯特血統,同時也因為以「活在當下、享受生活」的核心思想,在九O年代中期到解散前都是英國的國民樂團。
#Radiohead:這個重量級的搖滾樂團終於來到台北,這是當時台灣國際演唱會史上,最振奮人心的消息
Radiohead:The Bends http://www.youtube.com/embed/KG-adf3Z7_A
ー啟蒙回顧
照片展示:《音樂殖民地》
#港的音樂雜誌《音樂殖民地》雙週刊,對於講師這個世代的西洋樂迷起了非常大的啟蒙作用;並從台灣的BBS文化說起個人的ID「PULP」由來當引言,開始介紹PULP這個英國另類搖滾樂團,由主唱兼吉他手Jarvis Cocker於1978年成立;2008年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力邀到前Pulp樂團的Jarvis Cocker這位英倫搖滾巨星現場演出。
http://www.youtube.com/embed/eIEw3KgzdS8
http://www.youtube.com/embed/OlnYjtLTspY
ー音樂節
(音樂節及其他照片展示)
大學時代開始參加金璇獎,並在2000年參加過「春天吶喊」之後,因為去英國遊學而開始了國際一連串音樂節的文化洗禮,第一次聽到The Blur現場演唱;回國後因為畢業專題而有機會參與了「濁水溪公社」紀錄片《爛頭殼》的拍攝,而這個緣份串連到許多年後,第一本音樂散文集著作《給所有明日的聚會》的封面設計,竟然與當初幫《爛頭殼》設計封面的同一人,人生的緣份不可謂不奇妙。
http://www.youtube.com/embed/BrbxWOMpwfs
#雖然在音樂聆聽上深受英倫搖滾影響而用了十五年的時間準備到英國倫敦留學,卻在一個月旅美的行旅中在NEW YORK待了一個月之後,因為當地特殊的人文薈粹特色,毅然決定地放棄了原先對英倫的嚮往而決定前往紐約留學。
(展示John Lennon、Bob Dylon、Patti Smith....等人的專輯封面和其他照片)
http://www.youtube.com/embed/Dif0GxpNcAQ
ーStill on the road
最後講師用加拿大詩人Leonan Cohn曾經說過的話勉勵對於文字創作有興趣的同學:
「Art is just the ash left if your life is burning well.(藝術不過是你的生命燦爛燃燒後的灰燼)」。你想創作什麼樣的文字取決於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因為藝術是永遠無法假裝的,最後,你的作品終將會回歸到你自己的生活上。
延伸閱讀:
#《Control》 http://www.imdb.com/title/tt0421082/
#《on the road》:作者Jack kerouac的半自傳體的公路小說
#音速青春
The Stone Roses 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14984.html
osais 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5974.html
#《ㄞ國歌曲》角頭音樂一九九九年發行,專輯內有五月天、董事長的初試啼聲之作
#台大盜墓八君子 http://www.wretch.cc/blog/lundy/6814198
#濁水溪公社 http://www.indievox.com/review/28
講師簡介:
陳德政,政大廣電系畢,紐約New School媒體研究碩士,曾任唱片行店員、廣播電台主持人,大四時拍攝了傳奇樂團濁水溪公社的紀錄片《爛頭殼》。多年來音樂與電影評論散見《破報》、《GQ》等刊物。現為「音速青春」部落格站長,《gigs 搖滾生活誌》總主筆。著有音樂散文集《給所有明日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