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Vi. 文化理解與文學書寫:音樂 01

講題:歡慶之外:音樂節帶我們去哪裡?
講師:鍾適芳
Date:Sep 25, 2012


節慶傳統與音樂節,從Woodstock Festival開始
在簡老師替今天的課程作了簡單開場之後,鍾適芳老師先跟同學們互動交流討論同學的音樂節經驗:春吶、楊逵音樂節或美濃黃蝶祭中歌手演唱……等等,這些都是主題訴求清楚的音樂或文化節慶,而不同於現在較為主流的春吶或貢寮音樂節,台南本地卻有極其獨特的宗教慶典,這是很特別的生活節慶;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較大型而偏向音樂的慶典方式。

1969年8月15日至17日的Woodstock Festival在美國紐約州小鎮貝塞爾(Bethel)白湖旁的一個大牧場舉辦,這個牧場是由 Max Yasgur 所提供的。就因為有如此空曠的場所,使的一連四天的演唱會活動,在場的五十萬名樂迷能夠毫無拘束,自由自在的在此生活,盡情享受音樂,甘泉、日光……一個完全回歸大自然的生活,真正闡釋了Woodstock的宣傳標語--《Woodstock,3 Days of Peace & Music》,言簡意賅的點出音樂節的主題 – 整整三天,分享和平訊息與音樂。這是從六0年代以來各大型演唱會中最熱鬧也最具代表性的一場Fastival,它所標榜的宗旨為「音樂與藝術的集合」(Music and Arts Fair),因為當時年輕人對於「反戰、人權、解放」等共同思潮而和平聚集了數十萬人卻沒有發生任何暴動,而當年這場音樂節的場地紀錄也成了後來的音樂節策展人對於場念規劃的想像場景概念,同時它當時的反戰、人權等以議題為Festival主軸的概念也成了日後許多音樂節或文化節策展創意的動機來源。


民謠與傳承:TFF Rudolstadt & Folk Festival Dranouter
--TFF Rudolstadt:Tanz & Folk Festival的縮寫,這是一個以世界音樂為主軸的音樂節,開始於兩德統一之前。Tanz在德文是跳舞的意思,原先的TFF是一個以東德傳統舞蹈和民謠為主的活動,就如同名字所宣稱的一樣。在1991年,音樂節的籌劃小組重新對於TFF的定義和未來的走向進行深層的討論,後來決定仍繼續延用TFF這個稍嫌官僚和嚴肅的名稱,但卻賦予它一個重新的意義。以四O年代之前的音樂人為「社會底層而歌」的責任使命感與批判的力量,加上六O年代統一之後兩德音樂人面臨著舊價值的崩解和新文化的面對,於是以傳統Folk做為對話基礎,以及後來1987年之後,在歐洲各地湧起的World music潮流,於是結合這三者產生了以Root、Folk、World 為核心策展概念的TFF音樂節。不同於Woodstock Festival 以票房為考量,而是培養出一批喜好音樂的觀眾+「相信策展人的品味」,對這些音樂策展人來說,除了音樂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後蘊涵的核心。在每年七月的第一個週末,於德國圖林根邦(Thüringen)的小城鎮Rudolstadt舉行,共有28個場次,每日節目從中午11點到凌晨兩三點,除了大型舞台演出,也有小型街頭藝人展演,每年在音樂節期間吸引了有七萬人湧進這座沒有資源、外移人口嚴重的小城,是德國最大最成功的音樂節。

-Folk Festival Dranouter:比利時荷語區的一個小村莊,當地人口不到一百戶,源起於村人想保留當地的傳統風笛文化,並以民謠傳承為發源,從當地農村的節目慶典逐漸擴大規模,到了1990年時已經成為數萬人參與的大型音樂節,由音樂節節目結合了流行音樂演出的規劃,可見策展人的規劃中已經考量到音樂節本身的發展性。


土地與認同:Riddu Riddu Festivali
-Riddu Riddu Festivali:挪威海岸風暴音樂節(Riddu Riddu Festivali)。在挪威的年輕人因為對於本身薩米族(Sami)的使命而開始成立的音樂節,參與的音樂人多是原住民族及少數民族;不同於其他Festiaval,Riddu Riddu Festivali的策展人往往非常年輕,並在四十出頭即退休傳承給其他的年輕人去發揮創意,只在一旁觀察協助而不予干涉。由於當地並沒有飯店或戲院等等處所,因此雖然是音樂節,但其實也有規劃影展或服裝展等活動,是當地非常重要的慶典。


-紀錄影片:薩米之路Sami Nieida Joik/Sami Daughter Yoik
一個瑞典女孩的尋根之旅:片名原意「薩米女兒的吟唱」,是導演Liselotte Wajstedt自傳性的公路電影。故事始於Liselotte血液中的薩米認同不斷鼓動,於是她離開所居大城斯德哥爾摩,開始孤獨的尋根之旅,環繞薩米族群居之地,從學習如何穿傳統薩米族的衣服、鞋子開始,穿越語言和文字的差異,尋找自已血脈裏的薩米根源。



我在音樂節做什麼?
年少時受到楊祖珺的啟蒙,後來有機會參與了各式各樣的音樂節,源於「與社會、歷史對話」的責任,所以在2001年時開始主辦了自己的第一個音樂節--MMF(遷陡與流離),除了音樂表演外,也藉由影片、演講、展覧把主題呈現在觀眾面前,「開一扇窗,讓大家可以由它飛向世界」;而大大樹音樂圖像就如同Riddu Riddu一樣,以義工為其中部份人力資源,得以在極少數的人力之下完成音樂節的規劃執行。

2003老傳統.新生命|Old Roots.New Concept:邀請了亞洲地區有影響力的音樂人

2005手風琴.新定義|Accordion.New Definition:源於當時流行文化中的手風琴風潮中錯誤的觀念,於是以它為主軸,請來各國的手風琴藝人帶來不同的音樂

2012 相聚 在路上|Gathering on the Road:因為今年是流浪十年,所以以「重聚」為主軸企劃,邀請了許多曾經參與流浪之歌計劃的音樂人,透過不同配對的方式衝擊出彼此的火花。例如音樂人阿比科提是來自於非洲傳統口述歷史詩人Khassonké Griots世家,在馬利與幾內亞傳統音樂裡,口述歷史詩人(Griot)在音樂上佔有重要地位,在今年阿比科提就在今年的流浪者之歌音樂節中和平安隆(Takashi Hirayasu)帶著太鼓一起合作演出:「同樣來自深厚的古老音樂傳統,阿比科提自小便成長於非洲傳統口述歷史詩人Griot的家庭,日日沈浸在古老的音樂中,音樂與生活如同呼吸與生命,密不可分;平安隆來自海的故鄉沖繩,在沖繩三弦的傳統中汲取精華,淬煉出獨特的音樂質地,兩者的音樂傳統中,旋律與節奏並進,而在音樂的路徑上,都同時深受西方藍調、草根音樂的影響,分別與不同的樂人開啟新的音樂對話:平安隆與美國吉他名手伯斯曼Bob Brozman的合作,阿比科提與美國藍調歌手Eric Bibb的精彩組合……」(部份文字節錄自2012流浪者之歌音樂節)

除了音樂人再相聚,今年也有另一種相聚--老樂器再相聚Lute and Lute:「旅途上,我們相遇、交融,某一天,我們或許會再度重逢,生活如是,音樂亦然。流浪音樂節作為一個樂人相遇的平台,有幸見證了一次次不同的樂人們來到此地,在過程中創新出乍現的靈光與火花,彼此相遇交互綻放的光亮, 與觀眾們共享音樂的誕生與蛻變。今年,我們召喚了兩把古老樂器的相遇:烏德與琵琶琵琶。烏德與琵琶同屬於Lute家族,Lute泛指有琴頸、琴身的彈撥樂器;除了隨人類遷徙流傳外,樂器也因當地生活形態、審美或自然條件不同而被改造,成為今日不同的樣貌與性格。今年,我們邀請到薩米爾・馬霍,帶著阿拉伯的烏德琴,與玉鳳的中國琵琶,一同前進流浪,除此之外,加入了將搖滾、爵士融進南印度鼓樂的Ramesh Shotham, 兩個分享同一個血脈的古老樂器、加上南印的鼓樂,三人正要前往一趟全新的音樂旅程……」(部份文字節錄自2012流浪者之歌音樂節)


六、精采影片分享
。Yat-Kha band
http://www.youtube.com/embed/iMLEtpTTUFQ

。Yat Kha Live. Mandalen Riddu-Riddu
http://www.youtube.com/embed/SH-h_dNueOg

。顛覆傳統、硬蕊猶太樂 Hardcore Klezmer—Ramzailech!
http://www.youtube.com/embed/hzEJO8SdPvY


延伸閱讀
。文章:音樂叢林裡的辛勤園丁 ──鍾適芳與「大大樹音樂圖像」 by張世倫
http://read-literature-reflection.blogspot.tw/2012/09/blog-post_1.html

。書籍:阿瑪杜.庫忽瑪《等待野獸投票》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5388

。電影:Emir Kusturica《黑貓白貓》(Black Cat, White Cat)
。電影:Emir Kusturica《巴爾幹龐克》(Super 8 Stories):拍攝他個人樂團No Smoking Band 的紀錄片
。紀錄片:Woodstock (1970) 
http://www.imdb.com/title/tt0066580/
http://video.mail.ru/mail/ianaborman/526/543.html

Watch INGL woodstock.3.days.of.peace.&.music.(1969).avi in Music | View More Free Videos Online at Veoh.com

。報導:薩米的傷口-­挪威的原住民族Sami族曾經在1970-1980年之間發動國際知名的反水庫行動,這是挪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大規模的抗爭,上千人在冰冷的北極圈中反對政府為了發­展工業而選定Sami人的家園興建水力發電廠,打算把Sami人的家園淹沒。Sami人開始絕食、抗爭,發動長達4年的長期抗戰,因為這場反水庫行動之後,挪威政府終於認­真面對Sami人長年來的不滿和憤怒,在1980年代後期在挪威憲法中制定Sami條款,明文規定Sami族就是挪威的原住民族,並且促成Sami民族議會的成立。
http://www.youtube.com/embed/31pYb2EAsZ4
http://www.youtube.com/embed/2puYBnf2u9A

。TFF  https://tff-rudolstadt.de/
。The TFF Video Channel
http://www.youtube.com/user/tffvideo?feature=results_main

。Riddu Riddu Festivali http://www.riddu.no/

http://www.youtube.com/embed/4ywmAtr3b_E

。Svante Henryson: Vidderna Inom Mig (Riddu Riđđu 2011)
http://www.youtube.com/embed/tWPn6N1Duxw

。流浪之歌音樂節
http://www.treesmusic.com/festival/2012mmf/index.html
http://www.youtube.com/embed/xEj-suv0Hyw




講師簡介:

鍾適芳,1993創立「大大樹音樂圖像」,2001開始「流浪之歌音樂節」,持續音樂製作與音樂策展。現任政大傳播學院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