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近詩的身體(讀詩方法介紹) /翁文嫻
摘要:
一、本期課程課程內容調動通知
二、詩的意義
三、詩行動的介紹
四、他們在島嶼寫作──余光中、楊牧、周夢蝶 影片紀錄DVD將在年底發行
內容:
今天是第一堂課,老師先說明本次課程大綱的異動(7/23 與 8/27 課程對調,而9月3日的另類詩行動介紹調至9月10日期末)之後,正式進入本週課程──如何接近詩的身體。
首先老師先從詩的意義講起,為學員們說明詩乃是語言的鍛鍊,經過時代人事物的演變而流傳下來,它源於人類心中的渴望與煩惱,經過語言文的的精鍊而昇華成為當時及後世人們閱讀時,飄在上空中的一種氛圍(空氣),似有若無難以直視卻又不能忽略,閱讀的當下或許難以捉摸,卻可藉由詩的文字(身體,即語言)去體會感受,甚至追溯詩人的行為之餘,種種官感的感受。這就是詩,一種完整的藝術狀態。
接著老師透過成大一名男學生的騎機車實行「詩行動」範例,為學員們講解何為「詩行動」並鼓勵學員們參與、推演詩行動;同時在學員的提問(把喜愛的影像重新攝製演譯成新的作品算不算是詩行動?)下,更加精要的說明詩行動它是單一的,一種日常行為的轉換, 在轉換的整個過程中不必與「詩」任何活動做連結,在過程中對個人產生感動與觸發,必須具有原創性且為前人所未曾有/行動/見過。
在介紹完讀詩方法後,老師以鮮活生動的方式帶領學員讀詩,引導學員體會詩如何在有限的字中,負載著無限的事物,穿過時間的考驗,成為人們永遠記得的感動;藉由〈杜甫〉的《望嶽》說明「字」的力道和感官效果與震盪;夏宇的詩《開始二》說明「字」的可能性;《乃悟到達之神祕性》遠視諸神的蹤跡……最後在同學分組討論〈顧城〉的詩《我承認》中,為這堂課畫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