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14. 日常書寫與浮世光景:閱讀柯裕棻

講題:日常書寫與浮世光景:閱讀柯裕棻
講師:王鈺婷
日期:2013.06.13


(一)從「《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之三少四壯集」專欄說起:
在介紹完「三少四壯集」專欄的由來及喻涵之後,王鈺婷老師透柯裕棻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三少四壯集」專欄時的自書作者簡歷是這樣的「柯裕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傳播藝術博士,專攻電視文化研究。現任教政治大學新聞系。生性不甚合群。為人既不能令,又不受令,不相信規馴這回事。外表十分開朗,遇見裝模作樣的人或場合會頭痛。喜歡不囉嗦的搖滾樂和簡潔的文字。」來介紹這位下週即將來為我們上課的老師。

柯裕棻以都會女性、知識分子的姿態,活躍於主流媒體,在文章中談論都會城市、時尚消費等話題,與主流媒體的關係密切,除了寫城市觀察知性文章外,也寫文學性濃厚的抒情美文,近期在《聯合文學》「小物語」專欄發表的作品有張愛玲風格。而無論是城市觀察知性散文或者張腔美文,也使柯裕棻一直以來為兩大報與文學週刊所青睞,吸引喜歡特定美學品味的讀者群。王老師並建議同學們下週不妨可以跟柯老師提問由知情散文到抒情美文之間的轉折過程及心路歷程。

後來柯裕棻把2003.5.28~2004.5.19刊於《中國時報》「三少四壯」專欄結集成《恍惚的慢板》這本關於都市生活、行走、張望、來來去去的人,還有恍惚的寧靜的書。

(二)紀大偉看柯裕棻:脂粉論
柯裕棻的好朋友紀大偉曾為她寫序,並在序文〈脂粉論〉,以馬克思巨著《資本論》的諧擬「脂粉論」,紀大偉用「脂粉論」這樣的矛盾語形容柯裕棻的行文風格「既硬又軟、既暖又冰」,正似「脂粉」軟而「論」堅硬,「脂粉」暖而「論」冰冷,相較於「老派馬克思主義者談「資本」,而柯裕棻談的是「脂粉」;新派馬克思主義者談「文化資本」,而柯裕棻談粉紅色的「文化脂粉」。

紀大偉認為「柯裕棻的散文集,就是忽視前途的旅程」,溢出於合約空間之外,他是這樣形容的:
  因為忽視前途,不大在乎前途是不是有效,才不至於被現代生活的理性合約綁得死緊,才得以在行程之中脫逸。才能夠在搭上現代化交通工具之 後,沒有依照原先計畫下車,反而享受了茶與同情,為了嘉義雞肉飯而坐過頭,賴在廣東館子耽看公共電視,懶得回家。

(三)風格走向軟性抒情美文
柯裕棻2010~2011年間在《中國時報.副刊》「三少四壯集」及2010~2011年在《聯合文學》撰寫的「小物語」專欄,後來結集成《甜美的剎那》一書,由這本書中可以看到柯裕棻的書寫風格也正是在此時開始轉向軟性抒情美文;「小物語」專欄的特點是文章篇幅都不長,約莫都在千字以內,就筆法而言,她開始描寫「小」細節、「小」場景,主題精小聚焦,以小篇幅書寫大社會中的微切面和小場景,尤其專注在細節的刻畫,例如〈彼岸花〉中西藥房的冷然如彼岸的藥房老闆女兒、〈菩薩蠻〉裏古菙店臉容如同北宋觀音的店員女孩,都是在一千字的極短篇幅中形象鮮活地躍現在讀者面前。


(四)東部觀點、身分認同
籍貫在彰化,出生在台東,求學在台北、負笈美國回來就生活在都市的柯裕棻,在〈太平洋的浪〉、〈我一路向北,只看見毀壞〉
、〈身分〉這三篇文章中表現出更多貼近真實的情緒,例如在〈太平洋的浪〉這篇文章中,透過原住民歌手巴奈的歌聲中,召喚出深埋在血液裏、對於生長於斯的土地的愛;在〈身份〉這邊文章,她描寫在美國求學時一個觀賞實驗電影時,一個海洋鏡頭讓她全身發熱、眼眶也發熱,因為那個鏡頭中的景象,分明就是她生長的台東:「那是我第一次明白「原鄉」情結是怎麼回事,家鄉土地的決定性意象,在身體裡牽動許多記憶的初始與回歸。」而這樣的明白和認同,在〈我一路向北,只看見毀壞〉中,因為眼見過度的開發造成了土地不斷遭到破壞,成了她心中最深切的悲痛。



最後,針對同學們繳交的第二次作業(主題為生活中小物件,文限500字內),王老師一一細讀之後,也仔細地為同學們逐篇講評同時提供建議如從命題的重要、對長句的小心處理……等等,並勉勵同學們在創作的路上多方嘗試,結束了今天的課程。






推薦閱讀:
1. 柯裕棻〈行路難〉



講師簡介:
王鈺婷,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現為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女性主義/性別文化、現代散文、戰後女性文學等。著有專書《身體、性別、政治與歷史》、《抒情之承繼,傳統之演繹-五○年代女性散文家美學風格及其策略運用》(博士論文)與學術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