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03. 日治時期的台灣古典詩

講題:日治時期的台灣古典詩
講師:呂興昌
日期:2013.03.05

延續上週的課程,今天呂老師為大家續講「日治時期的台灣古典詩」。早年的台灣使用漢詩讀法,多以福佬話、客語(文言音、白話音),例如吳濁流等人就是以客語讀漢詩。一直到了三O年代始有北京語的補習班,當時文人例如吳新榮等人紛紛開始學習北京語,當時也開始引入許多鴛鴦蝴蝶派的小說,而時人所閱讀的這些作品也往往是以北京語寫作,而他們的讀法往往採用的是「孔子白」方式。所謂文言音又有分上古音(先秦時期使用,接近今日台語)、中古音又稱長安音(唐朝李白、杜甫時期所用)和中原音(又稱近代音,元雜劇時期使用,關漢卿、馬致遠作品是,特色為無入聲字)。


一、日治時期台灣漢詩的歷史意義
台灣的中國古典詩起承來自漢唐想像,當時文人寫詩多仿漢唐文人,同時也承襲了他們的思想;一直到了日治時期,受到日人教育而接觸到日人明治維新的嶄新思想,開始擁有了世界觀,加上在政治法律的立場,台灣已割讓給日本,整個社會風氣開始轉向一種新的局勢,當時台灣人對於中國開始有了背離與被棄的思維,受到這些種種因素的影響,台灣漢詩也開始從內容思想都有了新的轉變。我們在閱讀此時的台灣古典詩時除了觀察到中國文學的傳統之地域性特色外,也可以明顯看出原本承襲自中國古典詩中的聲韻格律開始有了改變,特別在音律平仄部份不再恪守「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而開始有了音轉情形,由此我們可以觀察出台灣古典詩的美學傳遞。


二、日治前台灣漢詩
在道光年間擔任臺灣府學教諭的劉家謀當時留下百首七絕詩,收錄為《海音詩》一本。「劉氏在開卷首篇,即以詩代序,說明該詩集命名之故:「秋齋臥病謝朋徒,攲枕狂吟且自娛;絕域西來聲不斷,可知歌答有天吳(原註:壬子夏秋之月,臥病連月,不出戶庭。海吼時來,助以颱颶,鬱勃號怒,壹似有不得已者。伏枕狂吟,尋聲響答韻之,曰:『海音』)」因此,大海的怒濤就如同劉家謀內心奔騰不絕的心潮,時時為人間諸事而激盪難平。《海音詩》以清代中葉臺灣府城作為觀察與描述的對象,篇幅雖不算長,但是對於記錄臺灣山川、草木、禽獸之特異,與風俗民情、社會現象,皆觀察入微,並具有濃厚的批判精神。尤其身為官場中人,卻能站在臺灣民眾的立場,直接揭露清代官兵種種陋習,其苦心孤詣值得肯定。(施懿琳,台灣歷史辭典)」這本詩集中對於台南的風土人情多有描述,由於劉氏在詩前均一一作序,因此產生後人往往以讀史料的方式讀這本詩集的特殊情形。

呂老師接著以劉家謀的〈海音詩〉與沈光文的〈番橘〉為例,為同學說明詩義的同時並說明用羅馬字的拼音方式可以讓我們用標準方式讀出早期的台灣漢詩,並帶領同學們以台語吟詩,呂老師同時提醒我們,所謂有些人喜歡以歌仔戲吟唱的方式唸詩,這並非一種恰當方式,因為詩義各有不同,例如帶有批判性的詩,如此唱誦則失去了詩義與詩性而流於戲謔。

〈海音詩
Hái-im-si〉 by劉家謀
Lâu ka-boo
箕中懸筆倩人扶 (倩:chhèng )
潦草依然鬼畫符 (潦草:ló-chhó 畫:ūa )
道是長生真有藥 (藥:io̍k )
九泉猶未覺迷途


〈番橘
Huan-kiok〉 by

沈光文
Sím kong-bûn
枝頭儼若掛繁星 (儼:giám )
此地何堪比洞庭
除是土番尋得到 (尋得到:sîm tek-tò )
滿筐攜出小金鈴 (筐:khong 攜:hê )

註:沈光文(西元1612~1688年)字文開,號斯庵,浙江鄞縣人。沈光文是張廷賓門生,飽讀詩書,正當學有所成要為國效力之時,清兵入關,他因而投入抗清的行列。南明魯王時代(西元1646年)晉升工部郎,後追隨桂王至肇慶,官拜太樸少卿。

三、日治時期台灣漢詩

陳虛谷(1896-1965),原是和美鎮南邊「潭墘」地方一戶貧窮農家的第三子,因家貧幼年時就過繼給他人當養子,長成後教育子女常常以此教誨人子孝順之理;陳虛谷1923年於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專門部畢業,返臺後加入臺灣文化協會,十分重視人權,舊社會中大家族中常有許多童僕,陳氏向來訓示子女,家中童僕只能讓祖父母使喚,其他人不能任意差使。呂老師同時也說起,舊年八七水災時,陳氏開放家中洋樓供村人入內避難,光是穀倉竟能容納全村人之多的往事,至今陳家洋樓仍是當地白鷺鷥及夜鷺的棲息地。

〈贈嬾雲
tsēng lán-ûn〉 by

陳虛谷
到處人爭說賴和
文字海內獨稱高
看來不過庸夫相
那得聰明爾許多

平生慣作性靈詩
珠玉連篇不費思
藝苑但聞誇小說
世間畢竟少真知

註:賴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醫生、詩人、小說家、編輯,有「臺灣新文學之父」尊稱。原名賴河,筆名有懶雲、甫三、灰等。許多人提到賴和常常提及他的小說作品《一桿稱仔》、《鬥鬧熱》的成就,陳氏此詩才卻就此提出不同的見解,即是賴和的詩作成就遠勝於小說的事實。


〈夕陽
Se̍k-iông〉 by



賴和

影漸西沈色漸昏
炎威赫赫更何存 (赫赫:hek-hek)
人間苦熱無多久
回首東山月一痕
註:這首詩並非出自賴和詩稿中,而是抄自賴氏家中掛的畫軸中,此詩成於台灣初受日本統治不久。


〈讀台灣通史十首之七
〉 by

賴和(原作)
旗中黃虎尚如生 (虎:hóonn )
國建共和竟不成
天限台灣難獨立
古今歷歷證分明


〈讀台灣通史十首之七
〉 by

賴和(改作)
旗中黃虎尚如生
國建共和怎不成 (成:tshím )
天與台灣原獨立 (與:ú)
我疑記載欠分明


註:
1. 原作/改作:賴和喜讀書,曾留下《讀台灣通史十首》,初作時以《台灣通史》史觀而詩成,日後曾就其思想再作修改,於是有原作、改作不同版本。
2.《台灣通史》,作者連橫(1878年2月17日-1936年6月28日),字武公,號雅堂,又號劍花,台灣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龍溪縣,著名的台灣歷史學家,著有《台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劍花室詩集》,同時也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著名詩人。連雅堂在台灣歷史評價兩極,一則因作《台灣通史》咸認其為台灣著史,被認為是「卓越的史學家兼文學家」,但也因為曾發表《鴉片有益論》,為毒品鴉片鼓吹銷售的行徑,而形成負面評價。
3.與:與國,盟國、友邦之意。《管子·八觀》:「與國不恃其親,而敵國不畏其彊。」《史記·項羽本紀》:「項梁曰:『 田假 為與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 ;《裴駰集解》引如淳曰:「相與交善為與國,黨與也。」;《資治通鑒·魏元帝景元四年》:「漢主使羣臣會議,或以蜀之與吳,本為與國,宜可奔吳。」

〈壬戌元旦試筆
jīm-sut


〉 by賴和
辛盤卯酒作新正
一夜東風春滿城
但願世間無疾病 (疾病:chit-pēng)
不愁餓死老醫生


註:
1.壬戌:1922年,賴和時年28歲。
2.辛盤:與卯酒相對,為辛時之菜肴;卯、辛…皆是舊時計時的單位。
3.老醫生:老牌醫生
4.賴和此詩可以說與蔣渭水的《臨床講義》互文,兩人同為日治時期的醫生文人,時時心懷台灣。


〈題蔣君渭水遺集〉

 by 莊太岳
心血拋餘為愛群
紛紛熱血灑成文 (灑:sà )
那知是血還是淚
一片糢糊辨不分 (糢糊:môo-hôo )

註:此詩說「蔣渭水將終生心血都揮灑成文章,集於這本《蔣渭水遺集》中,讀之不由得淚眼模糊,心中感動之深已分不清是血是淚了。」早年的台灣文人寫詩常以政治/官方立場觀點作詩,到了日治時期受到新式的教育,文人開始有了台灣觀點而從人的事件、社會民間立場去留下許多詩作。



〈贈青年僧伽


〉by林秋梧
菩提一念證三千
省識時潮最上禪 (禪:Siân )
體解如來無畏法
願同弱少鬥強權

註:
1.僧伽:和尚
2.林秋梧:「林秋梧曾經是台北師範學校抗日學潮而遭退學的學運領袖;他曾積極投身「台灣文化協會」的社會運動,為喚醒民眾,啟蒙大眾,而奔走呼號。遁入禪門後,受開元寺派遣,赴日本著名佛教學府「駒澤大學」留學。回台後,一心從事宗教改革和社會批判。林秋梧認為僧侶應該負起社會教化的責任,所以他抨擊只會念經化緣,不關心社會的僧侶,對阿諛諂媚、趨炎附勢之徒更是口誅筆伐。〈贈青年僧伽


〉充滿著正義感與反抗性格的詩,充分說明了這位「革命僧」的入世精神。」(by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李筱峰《台灣革命僧林秋梧》)
3.最上禪:古時說「明心見性、究道涅盤」是禪中最高的境界,而林氏此詩引此觀念自勉並鼓勵當時的人們,應同此精神來反抗強權。


〈女車掌

〉by謝鐸菴,載於詩報166號19版1937-12-06

斷髮洋裝二八娃
收金折卷事如麻
殷勤足慰同車客
何必容顏似舜華

註:
1.折券:收取車票撕角作記。
2.同車、舜華:舜華指木槿花,出自《詩經·鄭風·有女同車》,原文是:有女同車,顏如舜華,意思是: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輛車上,臉兒好像木槿花開放。



〈蓄音機〉 by

陳雍堂,載於
昭和年4月18日『詩報』頁19

何須楚館聽歌姬
巧製留聲曲更奇 (巧:Khàu)
愛汝有心能輾轉 (輾:Lián)
和盤托出唱相思

註:
1.蓄音機:收音機
2.楚館:酒樓
3.輾轉:流暢清楚地表現



補充資料: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教學網
http://tailo.moe.edu.tw/main.htm
#台語線頂字典
http://ip194097.ntcu.edu.tw/TG/jitian/tgjt.asp
#台語文全羅漢羅轉換系統
http://ip194097.ntcu.edu.tw/TGB/CLHLMI/clhlmi.asp
#李筱峰〈開元寺的夙昔典型〉
http://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Li/Li_00/0051.htm
#李筱峰〈惡僧高誦帝國經〉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5/today-o7.htm
#蔣渭水〈臨床講義--台灣診斷書〉
http://vii-tlc.blogspot.tw/2013/03/by.html
《渭水春風》舞台劇-臨床講義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GHxWDUE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