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呂興昌
回目:第1-12回略講;第13回-15回
其實《小封神》這堂課並不是跟大家講「故事」,而是透過這些故事描寫,反應現實人生,就和一般文學作品一般,不管題材是愛情或親情,不管是中國的紅樓夢、日本的川端康成作品或舊俄的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都是在講述人生百態,這也就是小說(Fiction)的特色,故事情節或許虛實相間,但其間所蘊涵都是一樣的,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唯有深淺寬廣差別而已,文學的閱讀和藝術的欣賞也是如此,各人領略或有不同,但都是一種對於人生的學習,和新視野、新觀點的接收。
前十二回略講:本書前十二回講的是今日民權路的大上帝廟和赤坎的小上帝廟裏中奉祠的上帝爺公因心地善良不願再造殺孽而自盡,受玉皇大帝封後受祠於小上帝廟中,因香火稀少於是派旗下兩位將軍典當通天冠,卻把當銀拿去賭博輸光賭金後,怕上帝爺責怪,竟謊稱被千里眼搶去,而興起一段風波的故事。
第十三回開始。本書是章回小說的體裁形式,故開篇即是「詩曰」,正如同舊時藝人說書或廣播劇說故事時常以「話說……」為開始,這都是對應不同體裁的開篇特色。同時藉由本回目中的「眾」神仙及「法網」一詞,再為同學強調一次關於台語文學中文言音與白話音的區別,並提醒新同學們,在本期課程《小封神》的閱讀中,將依據課文不時為同學們補充講解和提醒,讓同學們在邊感受閱讀台語文學的趣味性之餘,並能增進對台語文中的文讀音的認識和理解。
本回中李靖令眾元帥㩦各式神符從不同的方向(門)進入,對應著不同的神壇,這正是作者故弄的玄機,在這樣不著眼的小處暗藏機巧,憑添趣味;呂老師並提醒同學留意,本回目末「鹿角大仙日日作法拜倒眾仙的元神」喬段,正是小說書寫的公式(形同歌仔戲文安排的套路)。
註:
三花聚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道家上乘工夫,未能修至如此,則無法進入大羅金仙境界。五氣乃肝是木氣,心火氣,脾土氣,腎水氣,還有肺金氣。三花指精氣神,煉精化氣(人花),煉氣化神(地花),煉神還虛(天花)所以說五氣朝元三花聚頂。換言之,人之修道,必由五行歸五老,三花而化三清,始能歸原無極本體,而達圓通究竟。
第十四回「孫大聖威震萬庵」,本回目以孫悟空為主角,一方面敍述孫悟空與台南地區的因緣,一方面透過孫悟空與眾神之間的交遊,形容天上景況漸不如人間的種種現象。
呂老師先是提醒同學,本回目主角孫悟空這個角色,不同於西遊記中的角色刻劃的無欲無求,一心一意送唐僧西天取經,只是脾氣較差而已;可是在《小封神》書中卻把這個角色,刻劃成貪欲極重的性格,甚至講出「早知人間這款好欺負,俺那著千辛萬苦,往西方取經……」這樣的話語,而這正是作者許丙丁特意透過這樣的方式以凸顯出現實生活中人性的弱點。
(其中「無憂洞在小上帝廟附近,台南詩社的所在,社員攏號猴名」一段,正是暗喻當時作者所參與的桐侶吟社諸君)這正是文學的特點,透過不同的形式去闡釋人生,在閱讀中得到人性的提升。
第十五回「天羅陣孫大聖逞能」,本回講鹿角仙借了臨水夫人的乾坤斗與孫悟空鬥法,卻遭孫悟空奪去,只好羞慚以對夫人說明前因後果的故事。讀完本回後,在下課前呂老師再度提醒同學留意,《小封神》這本書與《西遊記》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對「飯碗」的重視,也是中國文學與台灣文學最大的不同,前者多把人間生活昇華脫俗到人格層面,重視極高的道德意識,而後者則多半著眼於人間的現實層面,並不諱言於人間煙火的種種現實考量,這點也是〈三六九小報〉中文章的極大特色之一--「嬉笑怒罵皆文章」。
註:
掌教師:太上老君,李聃
乾坤斗:暗喻子宮。典出《道德經》:「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玄牝,正是道家修練的「生門」。
延伸閱讀:
《道德經》http://www.yasue.cc/to_dak_g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