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IIII 自然書寫 (5)

2012.03.29
講題:女性與自然書寫:熱帶自然歲月 / 杜虹


講師介紹:杜虹,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研究所畢。任職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從事景觀解說工作,經常到山水中旅行,並記錄所見所思。長年生活於大自然,領略其中的四季變化,使她對各地風土人情更具敏銳感,進而書寫一系列遊歷本土山川的文學作品。曾獲第六屆中央日報文學獎、第七屆及第八屆梁實秋文學獎。 著有《比南方更南》、《有風走過》…等書。

上課內容:

「我的工作,是在山水之間擔任自然景觀解說,將台灣首度成立的國家公園介紹給民眾…」在這樣的開場白之中,老師用一張豔麗的花朵圖片(杜虹花Formosan beauty-berry )說明筆名源由開始簡單地自我介紹,隨即進入今天的課程,跟大家分享她個人的生活體驗、自然生態息息的生活關聯及如何開始創作的緣由,並不時舉例對照這些體驗於作品中的呈現。

一、書寫的開始是為工作的延伸:因為訴說不盡故為文,在文章中以女性角度分享大自然中的美好體驗,喚起大家心裏最柔軟的一塊園地,讓大家從體驗、瞭解而珍愛自然。
1. 透過文字的描寫心靈之眼中所看見的美好事物(《沙郡年記》Lepold(1949))
2. 書寫生活的地方:接下來老師用畫面說起當初創作的作品獨特背景故事與真實風光的呈現。
(1)〈落山風〉:因為東北季風(落山風)為恆春半島帶來獨特的地貌和地方風格,成了老師第一本書中的第一篇文章,同時老師並談起在島的極南生活多年,因為開始做熱帶雨林研究,對落山風從不喜到極愛的一段軼事。說到恆春,老師不由得談起當地知名的老樂手--陳達,除了用一張照片在螢幕上說盡老樂手生命的滄桑,同時相佐老師曾因而寫下的作品文字相對照,雖然此時未聞老樂手流傳的歌聲,但襯著文字的畫面,已然讓大家油然在腦海中浮起當年老樂手悠遠滄涼的「思啊~想啊~起~~」旋律。
(2)〈龍坑〉:珊瑚礁崩崖景觀,除了讓人想起蘇軾「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的磅礡形容,被風捲起的白浪迎著陽光所映成的點點虹影,襯著海岸的靛藍,美得讓人無法抗拒。
(3)〈荒煙海岸〉:佳樂水以北(出風鼻),每次去都有不同的驚喜。
(4)〈天空360度〉:沿著佳鵝公路往前,龍磬公園中天空360度的風光,無邊無際的藍直逼人而來,地濶天空、美不勝收;入夜後星子與漁火攜手,幻化成宇宙中獨一無二的星座。
(5)〈月光海洋〉與〈珊瑚戀〉:對照於月光下波光㶑灩的海洋,老師這樣形容那一片夜裏由珊瑚卵囊反光映照另一種波光的深海--「…手電筒的光束中,粒粒卵囊反光發亮,不斷由海底向海面漂昇,揮去還來,繁如宇宙星辰…」,說明了物質生活中縱有匱乏,然而海洋所回饋的無盡藏,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裕。

二、 書寫生活的自然元素:老師從居住在山坡上,日日清晨被一隻築巢在人境的烏頭翁喚醒,再看牠在綠葉叢中睡去……的日常生活說起,話峰一轉到為飛越重洋渡冬而暫憇恆春的伯勞、年年訪台的灰面鷲,如何無辜地在獵手的陷阱中喪生,成為這樣年年上演中的官兵追強盜的戲碼無奈主角。對照之前的猛禽遷陡讓人不由心情慘烈的情狀,龍鑾潭南岸,白鷺鷥的遷陡則是一場寧靜而美的畫面,「彷彿風中中有某種訊號傳來,水岸那些原本靜立如數大白茅花的羽絲,立刻一氣擎起……」在杜虹老師生動的訴說加上文字畫面的呈現,同學彷彿親睹那樣的畫面,心情一片寧靜優美。就在此時,畫面一轉棋盤腳火焰般的花容浮現在同學眼前,除了引領同學們感受花開花落的繽紛,老師也補充說明由於種籽長相可人,所有落種竟遭遊客撿拾一空,造成生物繁洐的斷絕危機,帶來〈棋盤腳的秋天〉;而人類不斷地擴張土地版圖的行為嚴重地侵害毛足圓軸蟹(陸蟹)獨特的生態,於是有了〈護送螃蟹過馬路〉這樣用心護生的環境教育活動,而就在同學一片感動之餘,投影畫面一轉,一張「紅嘴黑鵯」的照片躍於螢幕,老師說起一段遊客善意拯救這隻落在水溝的小鳥,其實卻是本來就原生棲在水溝的「紅冠水雞」幼鳥,這場〈錯愛〉因緣最終悲劇告終的往事,以及類似諸如此類的善意愛心拯救卻造成的骨肉分離故事層出不窮,來提醒同學在動手之前應該先瞭解生物的棲地生態。

三、書寫生活裏的人:生活週遭中的種種經驗,從舊日在學生時期的一段師生情誼「在人生旅途中有一些人和一些事,是遇見後就註定不能忘的……」這段〈月橘往事〉記憶,與後來跟眾多志工交流經驗親睹觀察斯人斯事及生態旅遊路線的尋找過程等等,都是老師個人的書寫素材,也成為日後刊載在報紙上的創作作品〈數鷹的人〉、〈蝴蝶志工〉、〈尋找生態旅遊路線〉等。

四、書寫特殊的生活經驗:課程將近尾聲,杜虹老師透過一張張毛蟲化蛹、羽化成蝶的完整過程照片,藉由畫面的呈現跟大家分享她當初作研究時期的種種艱辛體驗的故事,那一段過程艱困但終於得享豐碩研究成果的叢林歲月到最後都化為文字記錄,說明這其中的點點滴滴不僅成為老師生活中的感動,也將在日後成為她筆下最真實生動的作品。


延伸閱讀:



摘錄:
我知道有一幅畫極易消逝,
除了漫遊的鹿之外,極少人看過它。
揮筆創作這幅畫的是一條河流,
而在我帶朋友來觀賞之前,
它已經將那創作永遠地抺除了。
之後,這幅畫只存在於我的心靈之眼中。

《沙郡年記》/ Lepold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