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II 文學愛與死(7)

摘要:
一、第一階段(讀紅樓夢)作業簡評與書寫建議
二、王文興與紀州庵──台大城鄉所研究摘要
三、家變閱讀(二)

內容:
上課一開始老師先就本期課程前半階段──紅樓夢閱讀,同學繳交的作業內容作簡略的綜合評講(詳細批改在作業紙本裏,發回給同學),並就同學的書寫上的幾個疏漏處加以提點大家,例如標點符號的運用,實乃語氣結構的一大輔助,務必小心留意使用,老師也藉由講述大學時師承王文興、鄭騫、齊邦媛老師的過程,讓同學明白書寫能力的訓練過程,期許同學在學習書寫的當中,嘗試改變過去書寫習慣,謹慎字句使用,為文如同做人,務使每一句話都要清楚明白,不管是正式文章或僅是一張便箋的書寫,都要文辭意達,紮紮實實地表示清楚,如此也是一種文學和人格的修養,所謂「性命雙修」是也。

在正式進入家變閱讀之前,老師提供〈台大城鄉所研究摘要〉資料補充,更清楚地在同學腦海中建構呈現了《家變》發生的場域地景,同時也讓同學明白文學現場背後隱藏的一段歷史因緣(紀州庵原是日本平松家族開設的高級料理亭,緊鄰新店溪畔,據傳二戰時,曾被日本政府徵用作為款待神風特攻隊執行任務前的最後飲宴之地。)

藉由文學現場的構築,幫忙同學在閱讀《家變》時,更能清楚地從作家描述的文字重現文學情節,也更能融入情緒感受其中角色在每個階段轉折時的處境。

翻開書本,接續補充資料中文學地景的呈現,老師選讀了〈81〉,對照情節的閱讀,探析主角年幼時獨處在那樣一間舊式而簡陋的日式房舍中對幽魂的不安恐懼,而作家敏感的心靈中,又是如何轉化實地住居環境的場域轉化成書中精采的文學地景;〈113〉〈118〉也可以看見作家運用標點符號及粗黑字體對於情節語氣加重的技巧,寫實地呈現了當時社會養兒防老觀念以及經濟環境的宭迫、父子間的衝突等等情節,就在一次次對應閱讀中,〈A〉的老人獨自離家的理由,漸漸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