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廿四節氣] 冬至


冬至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個節日了。


在台灣習俗裏,吃湯糰子的時令有三個:冬至、七夕和元宵。換句話說,一年裏會有三次機會,和糯米糰有非常親近的機會,當然時令不同,湯糰子的變化也不同,例如,七夕的湯糰子是完全沒有餡、用來祭拜織女娘娘的;有餡兒的在燈節吃卻 稱元宵, 卻是「滾」出來的,只有冬至吃的,才是細細地把一方甜蜜包進掌心柔綿裏的,湯圓。

在這天夜裏,把外頭颳得颼颼響的冷風都關在門外,閤家團聚在一起,從廚房裏取來提前研磨好壓去水份的糯米粉塊,剝去一角置入鍋裏蒸熟了做引子,再把細細搓散的濕米粉與它結合重新塑成團塊,不斷揉整成 圓滑光亮後, 拈下一團置於掌心團搓成圓再壓扁,填入一旁備好的甜豆沙邊旋邊捏和直到接合處都消失在亮白裏,這湯圓就做好了;等著下鍋後煮出一鍋圓白晶亮、天衣無縫,入 口滾燙卻甜蜜入心。HOME,SWEET HOME,許多年後當我聽見這旋律時,心中油然浮起的,就是這般冬至夜全家在暈黃燈下包湯圓的場景,而在我極幼小時外婆還會用糯米糰子捏出一隻母雞帶著一 群小 雞和看守的狗狗,蒸好了用以祭拜先祖,又因這門手藝太過精巧,每年逢冬也是她最忙的時分,不時有鄰人上門相託,直到後來眼力不好了才不再捏製。

而冬至湯圓的吃法也和七夕、元宵時慣常加入桂花增香不同,冬至湯圓裏的湯底向來是薑味的,因為冬至這天「大如年」,饒是鄉下人家儉樸,在這一天也固守著漢初以來的補冬習俗,以藥饍燉補滋養一年來的辛勞,到了夜裏吃湯圓了也不可例外,面對將來的嚴寒冬日最好的袪寒暖身食物當然就是薑了;一碗淡金色的薑湯裏浮著淨白的湯圓,咬下滿口軟糯感受那滲上舌尖的甜沙後,再輕輕地喝一口帶著微辛淡甜的薑湯……這就是我們鄉裏補冬盛宴的句點了。





==========典故==================================================

冬至這名始自周朝,《周禮.春官》中有「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而冬至過節則是在漢代開始。自古時冬至節氣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也是新歲之計算起 點,從這一日起,日影愈長,於是有繡工日添一線的說法流傳下來。杜詩曰:「刺繡五紋添弱線」。但我最有興趣的還是宋元起流傳於民間的消寒玩趣:「數九」與 「消寒圖」。

傳統中華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意思。九九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因此中國人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 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就已到來。 所以冬至日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俗諺「冬至交九」。故從冬至日開始即進入「數九天」,以九天為一九,前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過了三九寒冬嚴寒漸退,直 到九九數盡過後寒冬遂去,民間因而有「九九消寒圖」記錄數九寒冬的整個過程。那麼要怎麼數九呢?

我不記得最早是在那個文人筆下瞧見的 了,但當我讀到在明朝劉侗編寫的《帝京景物略》時卻忍不住眼睛一亮,這本北京地理志裏的〈卷二.城東內外〉可記載了當時北 京城東的人們如何地過冬至節,並且詳述了當時流行九九歌和畫梅消寒的法子:「…日冬至,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有直作圈九叢,叢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燠之候。」

之後又不斷地發現,原來九九消寒圖可有各種不同版本, 文 人雅士們除了上述的染梅畫九,也有文字版的「寫九」: 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且須成完整語句,例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幸保幽姿珍重春風面」、「雁南 飛柳芽茂便是春」 ……等等,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完整寫完便是春回大地之時。

而尋常百姓們雖沒有文人的題詩雅興,卻更為意趣。例如劉侗記載的畫圈版:在一張紙上橫豎交叉畫十條線成為九九八十一個方格,每格中畫一個仿古銅錢狀,按照下 面的歌訣,每天把天氣變化畫在銅錢中,這畫法還有個口訣歌曰:「冬至一陽生,滴水凍成冰。上黑是天陰,下黑是天晴,心黑天寒冷,心白暖氣升,滿黑紛紛雪, 左霧右刮風。」這法子流傳到後來,還有人改進填充筆畫的顏色:晴天為紅陰為藍;雨天為綠風為黃;落雪填白。於是整整八十一天並且經歷從仲冬到孟春的季節變 化,每天的天氣各不相同,就這樣被翔實地記錄下來成為色彩斑斕的九九消寒圖,絲亳不遜於文人雅士的染梅、寫九。

伴隨〈九九消寒圖〉一側的 〈數九歌〉也很有趣,劉侗記載的數九歌曰:「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鹽虎;六九五十 四,口中呬暖氣;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要伸腳睡,蚊蟲葛蚤出。」流傳到清朝時就比較生活化一些 了:「一九二九,相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栗。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窮漢街頭舞,不要舞不要舞,還有春寒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蒼 蠅垛屋栨。七九六十三,布衲兩肩攤。八九七十二,貓狗躺渹地。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剛要伸腳眠,蚊蟲獦蚤出」(顧鐵卿.清嘉 錄・卷十一.數九歌)

文人嘛,就算唱唱〈數九歌〉總是還要帶點兒社會關懷才不愧這麼多年苦讀聖賢書、胸懷抱天下,但我還是最喜歡民間傳唱的數九歌,什麼也不想地就是看遍冬日風 光,那樣地平實與生活:「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嗯…數完九,嚴冬已去,再休整幾日牛大哥就該上 田工作了,此時春回大地,正是萬物萌芽蓬勃之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