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11. 黃春明的《放生》2

講題:黃春明的《放生》2
講師:吳達芸
日期:2013.04.30


課程開始,達芸老師先就上週討論的最後一篇小說為開頭,老師提到,〈九根手指頭的故事〉,讀來十分有沈從文的氣味,並建議同學們有空不妨把沈從文〈邊城〉找出來讀讀。

不同於上週討論時把比重放在〈放生〉這篇小說,除了它是全本書篇幅較長的一篇之外,同時也是這本書的同名小說;至於今天要討論的〈死去活來〉、〈銀鬚上的春天〉、〈呷鬼的來了〉、〈最後一隻鳳鳥〉、〈售票口〉五篇會比較平均分配,並由負責帶領的同學會大家先做導讀的工作。

一、〈死去活來〉
「留一口氣回家」是台灣老一輩的人執意的堅持,由於台灣傳統的習俗中,若是在家裏以外的地方喪生,即不許扶棺回家,只能停靈在殯儀館或醫院的太平間中,導讀的同學對照已身親人過世的經驗,除了跟同學分享個人對這篇作品的閱讀體會外,同時也深刻地從佛學角度為大家描述書上記載的臨終景象,在人身生理上呈現的真實景貌。

二、〈銀鬚上的春天〉
這是作者黃春日在這本書中少見的輕鬆可愛的作品。對於全篇中神祕老人的身份,同學們有的人覺得老人就是榮伯,也有人覺得是土地公、甚至只是一個過路人。關於對於老人身份的猜測,雖然帶給我們閱讀時的無限樂趣,但達芸老師也提醒我們不要忘了著眼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關於老人與小孩子們互動的情節描寫,老人的內心和孩心調皮又好奇的種種舉動,生動有趣的描述,頗有後來作者創作「黃大魚兒童劇團」的風格。

三、〈呷鬼的來了〉
這篇文章裏,黃春明用一種極為繁複的方式來說故事,從濁水溪一詩開筆,透過主角小羊帶領著朋友們一回回開上北宜公路前去尋找說鬼故事的老人石虎伯仔的路程中開展,再從石虎伯仔的口中說出本篇篇目中「呷鬼的」的玄異故事,最後結束在這群年輕人沿河岸來尋的身景,竟然造成說故事的石虎伯的錯覺和恐怖。達芸老師為大家說明,由這篇作品的脈絡可以看出黃春明經營小說的企圖心,已經漸漸從〈兒子的大玩偶〉等城鄉對照開始走向全新的一塊領域,甚至是他日後經營兒童劇團的能量累積。

對於故事支線中,迴光返照的老廟祝及其眼中看見的白鷺鷥城在夕陽中焚紅似火,對照著故事結局中,河堤上的皮影戲人影及「呷鬼的來了」的驚叫聲中,這樣陰與陽、生與死中的對照的生動呈現,固然是作者生為廣告人的敏銳,同時也是小說家說故事的精彩功力。

四、〈最後一隻鳳鳥〉
這篇作品描寫原本與母親相依為命的孤兒吳新義,因為母親改嫁而遭到繼父虐待、跟母親相隔數十年無法相見,直到最後母子重逢時母親已然失智,對於一心惦記的兒子都已認不得了。對於作者以〈最後一隻鳳鳥〉為題,而鳳鳥除了出現在冬山河風箏節中飛翔在天空中的身影,同時也影射著故事中主人翁的母親,即使對於作者安排的結局令人覺得困惑,但這篇作品中仍然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著眼,例如老人關懷及失智的議題等等。最後達芸老師提醒我們,導讀的帶領主要是引導同學們觀看作品的開濶,並重申「作品是經過讀者的閱讀才算完成」,鼓勵同學們放開胸懷去閱讀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售票口〉
作者透過售票口這個場景裏發生的情節鋪陳出鄉里間的老人為離家的子女冒著凜冽的寒風為子女苦苦守候著買票的過程。而售票口這個場域裏來來去去的人潮,上車、下車除了象徵相聚與離別,同時也暗喻著死亡,作者在這篇作品中除了對於鄉村社會高齡化的現象外,同時也十分寫實地描述了人類年老體弱的各種現狀、期望孩子假日返家的心情,最後作者用「那一天清晨近五點的時候,火車站售票口前的老年人,都在談火生仔、老里長和七仙女的事。說他們的子女都回來了。」這樣淡淡的幾句話,卻讓人有無比蒼涼的感受。


最後,老師建議同學們把個人閱讀心情與感受書寫下來,滙集成篇致贈作者,作為一種致敬;同時老師也希望同學就作者黃春明的五部兒童文學作品《我是貓也》、《短鼻象》、《小駝背》、《愛吃糖的皇帝》、《小麻雀.稻草人》事先作一番完整的閱讀,在本期最後一週的課堂上互相討論。



延伸閱讀:
1.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天使走過人間》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3758

2. 濁水溪流域
http://web.thu.edu.tw/deborah/www/index2/stream/dro/dro_map.htm

3. 《黃春明童話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