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Vi. 西遊記與小封神(二)01-緒論


講題:09/18 西遊記與小封神(二)緒論


一、《小封神》緒論/呂興昌老師

(一)、神仙故事文學
《小封神》透過神仙故事講述人間的眾生,像這類神仙故事很大的特色是稽古之餘,其實反映的是當時的民間生活百態,尤其是小封神一書,更是把台南間社會中大小寺廟及其祠眾神都加以編轉附會成新的故事,這就是文學中的轉化,藉由故事反映人生,其中蘊涵在故事間的種種價值就是我們在精讀中要加以尋找體現的。

古典詩詞的聲韻訓詁之學難以親近,而讀詩的聲符韻符往往是依賴台上的老師的比喻去猜測理解,直到後來用台語去誦讀時才恍然,方懂得何謂入聲字,繼而去體會詩中的用字之高妙處。呂老師舉例:李白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前兩句中的「盡」字、「流」兩字,前者有時而盡,後者似無時有,這就像人生一樣,許多時、事、物的似有若無,似無若有,其間的奧妙乃是因為當時的眼界、心境而異,這就是從閱讀文學中提昇自我精神、心靈的美妙之處,不管是散文、小說、詩……各種文體,其間蘊藏的種種內涵,唯有依靠自我的閱讀、理解才能體會,無法依賴別人平白取得,即使是個人的閱讀往往也因為閱讀當下的年紀、人生閱歷而體會有所不同,許多當時難以了解體會的經典,在日後重讀時往往可以有更深層的體會,這也是一般人閱讀文學的基礎了解,呂老師並與個人當學生時透過《英詩的翻譯法》、《理解英詩》的學習外國文學經驗去勉勵同學,若對文學有更深的興趣可以用類似這樣的方式去更深層的研究、比較、追踪、分析,去發掘其間更多元的內容。

(二)、《小封神》及其版本介紹:因為上學期已經講述過,今天為了新同學特地重談一次(略,請參照前期課程文字紀錄)本課程使用的書籍是由彰樹出版社出版,邱文鍚先生重新編改成較台語化的版本《小封神》,雖然因為成書時間較早,其中有些許用字較不精準,但沒關係,這個部份我們在上課時會說明改正,除了透過這堂課讓同學們可以更進入許丙丁的文學世界,再者可以讓對台語文學沒有接觸過的同學可以了解、親近台語文學的堂奧之餘,更可以進一步地理解台語文學中的讀音、文音理解及閱讀能力的提昇,讀一本小封神可收這三方面的奇效,希望同學們可以透過誦讀的上課可以有所收穫;對於使用華文書寫感到窒礙的同學也許可以在書寫上嘗試以台語文學的書寫,重新去創造新的文學創作經驗。


二、《西遊記》緒論/吳達芸老師

(一)、《西遊記》及其版本介紹:(同《小封神》,前略)《西遊記》故事中取回的經書因故而部份亡帙,正是呼應天地不全之理;本書無指定版本,請同學自行前往坊間選購一本含註解的書籍即可。

(二)、胡適在民國12年發表〈西遊記考證〉,雖在文中稱《西遊記》不過是一本遊戲之作,卻在之後掀起當時一陣研究熱潮,包括外緣研究(滾雪球式的故事演化、版本研究、作者考證……)、內在意義研究(道、禪、童話故事、西天朝聖之旅……)等等。

按:關於作者考證,其實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長篇說部,除了《紅樓夢》是經過考證確定作者為曹雪芹之外,其餘作者誰人一直眾說紛云。(參考V. 小封神與西遊記精讀-西遊記 1

(三)、明代小說發達的原因:明代以八股文取仕,詩詞古文等正統文學衰敝不振,但戲曲與小說等俗文學則極為發達。
宋人話本(說話人底本)→ 元代話本(擬話本)→明代專供閱讀之小說則大量產生
1. 白話文學發達(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指的是中國明朝末年出版的五本古典白話小說集,書中每篇獨立,故雖出於明末但屬話本小說,並非章回小說。其中三言指的是馮夢龍寫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指的是凌濛初所寫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明末抱甕老人從這五部書中選出其中佳作四十篇編成《今古奇觀》,故有三言二拍的合稱。三言二拍每部書都有40卷,每卷為一個短篇小說,收錄的是宋元話本和明代擬話本。)
2. 小說觀念改變
3. 明朝背景與社會意識在小說中反映明顯

(四)、西遊記架構:第1-7回 齊天大聖傳;第8-12回 緣起;第8-13回 唐僧前傳;81難(才至第13回已有7難)

最後呂老師為同學播放歌曲:許丙丁〈南都三景〉,透過歌詞的唸誦和歌曲的欣賞,呂老師替大家說明了關於台語的文音與白音在中國傳統聲韻學研究中的沿革差異,事實上一般在漢詩中的文音讀法及是聲韻學的中古音,而平時我們說話的語音才是從孔夫子時代即存在的上古音。

許丙丁《南都三景--嵌城春月》:「嵌城月亮,花笑春光,團圓一樣,缺憾千般,照著生涯哀苦,那有美島仙鄉。/
月姊月姊,你的心腸軟,怎不幫忙,也不主張,永遠站在清高觀望。」

許丙丁《南都三景--安平晚渡》:「 安平潮聲,綠水盈盈, 海天欲暮,萬點漁燈;億載城邊殘照,贏得蜃市淒清。風輕風輕,一棹拜延平;眉月孤明,霞抹紅城,疑是英雄熱血染成。」




在歌曲欣賞中結束了今天的課程,下週起由吳達芸老師帶領我們精讀《西遊記》,請同學先預讀第1-13回。




延伸閱讀:
。《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from This World to That Which Is to Come),英國英格蘭基督教佈道家約翰·班揚著
。《 大唐西域記》,商周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3430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南宋話本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3035
。《補江總白猿傳》/ 唐傳奇
梁大同未,遣平南將軍藺欽南征,至桂林,破李師古、陳徹。 別將歐陽紇,略地至長樂,悉平諸洞,罙入深阻。妻纖白,甚美。其部人曰:將軍何為挈麗入經此? 地有神,善竊少女,而美者尤所難免,宜謹護之。甚疑懼,夜勒兵環甚廬,匿婦密室中,謹閉甚固,而以女奴十餘伺守之。 

爾夕,陰風晦黑,至五更,寂然無聞。守者怠而假寐,忽若有物驚悟者,即己失妻矣。 關扃如故,莫知所出。 出門山險,咫尺迷悶,不可尋逐。迨明,絕無其跡。 
大憤痛,誓不徒還。因辭疾,駐其軍,日往四遐,即深凌險以索之。

既踰月,忽於百里之外叢筱上,得其妻繡履一雙。雖浸雨濡,猶可辨識。 紇尤淒悼,求之益堅。 選壯士三十人,持兵負糧,岩棲野食。又旬餘,遠所舍約二百里,南望一山,蔥秀迥出,至其下,有深溪環之,乃編木以度。

絕岩翠竹之間,時見紅彩,聞笑語音。 們蘿引縆,而涉其上,則嘉樹列植,間以名花,其下綠蕪,豐軟如毯。 清遇岑寂,杳然殊境。 東向石門,有婦人數十,帔服鮮澤,嬉遊歌笑,出入其中。見人皆慢視遲立。 至則問曰:何因來此?紇具以對。 相視歎曰:賢妻至此月餘矣。今病在床,宜遣視之。”

入其門,以木為扉。中寬闢若堂者三。四壁設床,悉施錦薦。 其妻臥石榻上,重茵累席,珍食盈前。紇就視之。四眸一眸,即疾揮手令去。 諸婦人曰:我等與公之妻,比來久者十年。此神物所居,力能殺人,雖百夫操兵,不能製也。幸其未返,宜速避之。但求美酒兩斛,食犬十頭,麻數十斤,當相與謀 殺之。其來必以正午。後慎勿太早,以十日為期。因促之去。 紀亦遽退。

遂求醇醪與麻犬,如期而往。 婦人曰:彼好酒,往往致醉。醉必騁力,俾吾等以彩練縛手足於床,一踴皆斷。嘗紉三幅,則力盡不解,今麻隱帛中柬之,度不能矣。遍體皆如鐵,唯臍下數寸,常護蔽之,此必不能御兵刃。指其傍一巖曰:此其食廩,當隱於是,靜而伺之。酒置花下,犬散林中,待吾計成,招之即出。如其言,屏氣以俟。 日晡!日晡!有物如匹練白他山下,透至若飛,徑入洞中,少選,有美髯丈夫長六尺餘,白衣曳杖,擁諸婦人而出。見犬驚視,騰身執之,披裂吮咀,食之致飽。婦 人競以玉杯進酒,諧笑甚歡。

既飲數鬥,則扶之而去,又聞嘻笑之音。良久,婦人出招之,乃持兵而入,見大白猿,縛四足於床頭,顧人蹙縮, 求脫不得,目光如電。 競兵之,如中鐵石。 刺其臍下,即飲刃,血射如注。 言绝乃死。乃大嘆吒曰:此天殺我,豈爾之能?然爾婦已孕,勿殺其子。將逢聖帝,必大其宗。言絕乃死。

搜其藏,寶器豐積,珍羞盈品,羅列案幾。 凡人世所珍,靡不充備。 名香數斛,寶劍一雙。 婦人三十輩皆絕其色,久者至十年。云:色衰必被提去,莫知所置。又捕採唯止其身,更無黨類。旦盥洗,著帽,加白抬,被素羅衣,不知寒暑。遍身白毛,長數 寸。所居常讀木簡,字若符篆,了不可識。已,則置石蹬下。晴晝或舞雙劍,環身電飛,光圓若月。其飲食無常,喜啖果栗。尤嗜犬,咀而飲其血。日始逾午即帔然 而逝,半晝往返數千里,及晚必歸,此其常也。所須無不立得。夜就諸床嬲戲,一夕皆週,未嘗寐。言語淹詳,華旨會利。然其狀即猳玃類也。 今歲木葉之初,忽愴然曰:吾為山神所訴,將得死罪。亦求護之於眾靈,庶幾可免。前月哉生魄,石瞪生火,焚其簡書,悵然自失曰:“吾已千歲而無子。今有子, 死期至矣。因顧諸女泡瀾者久,且曰:此山复絕,未嘗有人至。上高而望不見樵者。下多虎狼怪獸。今能至者,非天假之。何那?紇即取寶玉珍麗及婦人以歸,猶有知其家者。 紇妻周歲生一子,厥狀肖焉! 後紇為陳武帝所誅,素與江總善,愛其子聰悟絕人,常留養之,故免於難。及長果文學善書,知名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