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呂興昌 老師
回目:第十一、十二回終,第十三回未完
今天課程一開始,呂老師即對《小封神》這本書獨特的「本土與中國」、「詼諧與模仿」、「神聖與通俗」、「語語與文字」的特性為同學們作了一番講解,其中「本土與中國」、「詼諧與模仿」指的是小封神一書中許多情節係以中國封神榜等神話故事為經(藍本),以台南本地風土人情為緯(情節)交織而成,既有對傳統神話傳說、章回技法的模仿寫作,卻也有作者及台南本地人的詼諧風趣情節,隨著情節的發展也對於神性和人性的通俗世事寫描映襯現實人生(「神聖與通俗」),同時因為台語文學寫作的特性,常常在文章中出現一般華語文學無法顯現的獨特雙關趣味意涵(「語語與文字」),例如第十一回以大知街諧音「大豬街」諷刺當時那些走踏風月酒家叢聚的富戶人家等等。
《小封神》本書後半段對孫悟空故事著墨比重較多,襯以兼具「里長伯」、「線民」角色的土地公,並緣於台南土地廟中的「土地婆」形象加以渲染形塑出土地公娶親的過程故事;同時也以社會現象對比去映襯出飄渺虛無的天庭諸般景況(註:這部份在初版的小封神中並未撰寫,而是在戰後作者新添入的情節),透過種種虛構的情節表達作者個人對人生的各種看法、心得,這也是小說(fiction)的重要特質之一。
續講小封神。第十一回大知街一段,講的是當時台灣社會以收養女兒為名義,不多時即轉賣入特種特種酒家的種種亂象,藉由金魚仙思想與行為的矛盾(看見酒家老娼强逼養女接客的慘狀忍不住指責賣女的父母,卻忘了他自己和鹿角洞一干仙等鎮日行踏酒家取樂的形狀),反映出人性中神聖與世俗的複雜矛盾性。呂老師提醒同學藉台語文學的閱讀學習一些不同地方、不同風土的語詞運用,吸收一些語言、風俗上新的知識,這正是閱讀台語文學的好處。
本節補註:
佛:台南人統稱那些刻製供人參拜的木刻偶像為「佛」,非指修行成佛的意思。
第十二回仍是藉金魚仙的觀點側寫當時台南社會中婦女為求姻緣完滿而求神問卜的迷信陋習。故事中金魚仙因見王禪老祖徒弟裝神弄鬼,刻求信女香油錢的手段感到心生鄙夷,一時性起遂放棄取催命符的本衷,逕自回歸鹿角洞而去。這幾個回目作者透過金魚仙尋找寶貝欲反制小上帝廟眾神的過程,實則為實地田調查訪書寫當時台南的文化、風俗和種種社會現況。
本節補註:
1.台南人稱「先」者有四:老師、律師(湯德彰)、醫生(賴和、吳新榮……等)、牧師(馬偕),至今仍流傳有這樣尊稱的習俗;坊間戲劇中也有誤作「仙」,例如本書中的「金魚仙」、「鹿角仙」等。
2.稽考:典出《尚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
第十三回 話說金魚仙四處暗訪偷盜得諸樣法寶回到鹿角洞,正欲行陣佈法為龜靈聖母報仇一事。
郭一男先生在1994年為了不讓特別的台灣話失傳,突顯台灣各地不同的地方的特色,例如關廟腔、茄萣腔……等都是台灣話中的經典腔調,所以就寫了這首很逗趣、很俏皮的歌曲,由南星唱片出版,希望大家認識台灣話的可愛--〈古錐的台灣話〉
本回眾神仙被困仙羅陣中,頂上三花一段情節仿效《封神榜》第五十回--「正所謂:神仙難到,盡削去頂上三花;那怕你佛祖厄來,也消了胸中五氣。逢此陣劫數難逃;遇他時真人怎躲?」情節,大寫鹿角洞中諸仙佈下天羅地網困住小上帝廟中眾神,只見李靖愁眉難解與眾神合議破陣之法,欲知後事如何,待下期課程續講!
本節補註:
頂上三花:道教用語,三花指的是「精、氣、神」,精為玉花,氣為金花,神為九花。
延伸閱讀:
。《封神榜》
參考資料
。郭一男〈古錐的台灣話〉http://www.youtube.com/watch?v=gSL-l2xwR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