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

IIII 自然書寫 (9)

主題:南方出發的環境運動與家園想像 / 李根政
Date:2012.04.19


內容:

課程一開始,李根政老師透過一張張投影片開始簡單的自我介紹:出生在金門古寧頭,當時正值中共「單打雙不打」的對金政策時期,每逢單日就有炮彈襲擊金門,自幼就習於躲在桌子下吃飯的日子。少時即立志要成為藝術家,畢業後開始教書,1993年來到台灣落腳在高雄生活,有一回無意中從路上經過半屏山時見到山頭後中油燃放的火焰和黑煙,與半屏山、鼓山為開採水泥而滿目倉夷的情況而感到驚異難解,直到有一回參加柴山自然公園解說員訓練課程,自此受到柴山豐富的生態啟發,1998年成立生態教育中心,開始投入生態保護與教育運動。

接下來老師開始透過照片實錄開始跟大家介紹他曾參與的運動:

(1)2000年萬人連署救柴山系列行動:針對指標性的柴山違建─林宏宗花園違建,向市府展開陳情動,在市政府前,伙伴拉起萬人連署的布條,同時各團體以象徵「民意」的拍子,擊破:「特權」、「砍樹」等的紙板,吸引很多媒體的目光。進入市長室後,在所有團體一致的要求下,市長指示由副祕書長姚文智專責處理柴山違法事務,在一星期內解決林宏宗的違建問題。這次行動,跨越綠色團體的藩籬,由工會團體、教師團體、宗教團體以及各界共同促成這次的行動,向新市府展示民意的訴求,獲得市府初步的承諾。應市府之邀,搶救柴山聯盟─柴山會楊娉育執行長、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主任李根政應邀前往桃源里見證林宏宗花園拆除過程,未料,遭到毆打當場上下唇及口腔破裂出血及腫脹,於高雄地方法院進行控告。這是少見的在台灣參加環境(詳參〈萬人連署救柴山系列行動記事〉:http://trdc.kta.kh.edu.tw/ktaeec/magazine_html/ktmt2-2.htm)

(2)1998-2003搶救棲蘭檜木林─催生馬告國家公園運動:1998年間,保育人士賴春標先生發現退輔會利用整理棲蘭山枯立倒木為由,砍伐生立木,透過媒體的報導引發以生態保育聯盟的關切,成立「全國搶救棲蘭檜木林聯盟」,當時生態學者陳玉峰更為文十數篇呼籲社會各界重視台灣原始檜木林的價值,不僅在於經濟層面,而是廣及生態、社會、宗教、甚至國族認同等不同層面的關懷,同時參與的政治人物有田秋堇等人。2000年陳水扁當選後承諾,答應設立一個保護原始檜木林的國家公園,不料受到原住民相關部落反彈,串連部落會議,抗爭國家公園的設置。(參見〈搶救原住民文化及棲蘭檜木新世紀運動函〉:http://trdc.kta.kh.edu.tw/ktaeec/forest/chilang/menutree2.htm )

(3)2000-2004,反全民造林運動:1996年賀伯災變之後,農委會為國土之保安推出了「全民造林」運動,然而其作業方式仍是採經濟造林之模式,2002年保育團體以屏東縣大漢林道、保力林場,以及高雄縣德文等造林地之現場紀錄,揭發政府所推動的「全民造林」,實際上卻是「砍伐森林、放火燒山、再種小樹苗」之荒謬政策,這八年來摧毀的林地已直指原生林。其中位於屏東縣滿洲鄉長樂村小路溪上游的原住民保留地,去年十月間申請參與全民造林運動,結果高達十公頃以上的原生林闊葉林慘遭全面皆伐。(參見〈原生林的浩劫─全民造林運動〉:http://leekc-95kh.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5991.html )

(4)1998,反美濃水庫運動與反吉洋人工湖運動:二十多年前,美濃居民擋下了美濃水庫的興建計畫,成為台灣反水庫運動成功的指標。然而隨著南部地區供水吃緊,水利署聲稱為美濃水庫替代方案之一的吉洋人工湖案更名高屏大湖重新執行,在環保團體和在地居民的強烈反對下,連年預算被立法院刪除,以致至今並未動工。然而八八水災後,水利署竟暗渡陳倉,在「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治理及穩定南部地區供水特別條例」中的「穩定南部地區供水計畫」……(參見:李根政《採砂、取水,無限成長的不歸路?》)

(5)反湖山水庫運動:湖山水庫自1997年環評初稿完成至今已歷8年,其開發目的是為提供雲林離島工業區之用水,當地的社區人士結合了環保團體發起了反對湖山水庫的運動,民間以各種明確的證據說明不宜興建水庫的立場,而面對湖山水庫預定地,為全世界八色鳥分布密度最高的區域的問題,農委會保育官員指出,湖山水庫開發案定案在前,重要棲息環境畫定在後,因此,原則上會避開水庫淹沒區。林務局則提出了更荒謬的論調:建議開發單位在水庫附近另尋一處適合地點,營造可供八色鳥的棲息環境,以維護八色鳥族群量不致下墜,稱之為雙贏的策略。然而,遺憾的是,三月四日,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在有委員表達強烈反對意見,地方人士和環保團體的抗議下,審查通過了。湖山水庫的興建案,再度凸顯台灣的水資源政策,是以犧牲了環境和當地的社群,滿足高耗水、高耗能產業的需求,對國家的永續發展是重大的傷害。(參見〈反對興建湖山水庫〉:http://trdc.kta.kh.edu.tw/ktaeec/magazine_html/environment8-2.htm 、李根政《誰把河川擰乾了?》)

(6)台塑.柬埔寨汞污泥事件(1998-2002):1998年12月中旬,柬埔寨環保署官員察覺到在施亞努市(port of Sihanoukville)附近有一個放置廢棄物處,裡頭含有有毒物質,根據運輸紀錄,這批廢棄物是11月30日從台灣台塑公司運輸過來。有一位負責把這艘船清除乾淨的碼頭工人,在工作後不到24小時內便死亡,且根據報導他的四肢都翻黑。有清除過這個地區的附近居民都生病,且兩人死亡。在國際壓力下,台塑企業重新把3,000噸的廢棄物裝進金屬桶內,並在1999年4月9日運回台灣,暫時放置於港區保稅倉庫,直到2000年6月23日運回台塑仁武廠。(參見〈台塑.柬埔寨汞污泥事件〉http://www.gff.org.tw/index.php/2008-08-14-03-32-55/2008-08-24-13-37-32/100-2009-07-20-09-03-03 )

(7)昭明國小「白霧事件」:1999年11月底,位於高雄縣大寮鄉的昭明國小曾發生過「白霧事件」,因為學校附近被棄置事業廢棄物,悶燒數天,致使學校和社區籠罩著毒霧,學生不得不戴口罩上課。紅蝦山位於高雄縣市交界,鳳山水庫北側,長期被非法棄置各式事業廢棄物,而不止紅蝦山,全台灣每天都在生產有毒廢棄物!(參見:地球基金會.李根政〈昭明國小白霧事件〉:http://met.ngo.org.tw/node/474)

2005年,擔任環保署環評委員。在擔任環評委員後才發現台灣的環境破壞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之前參與的種種不過是個案而已;於是開始深思每個人應從致力做好「個人環保」,改變生活方式,提昇個人的生活及生命品質,但這些不足以改變真正的環境問題,唯有投入「環境運動」親身去參與,於是「環境保護運動,需要更多有心人士投入」,的思量下,才能在教育、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層面開展全方位的社會運動,因此在
2007年開始籌畫一個關心全台環境事務的組織,成立「地球公民協會」,以「減少對地球的傷害,慈悲地善待地球」為工作願景,「提昇人民環境意識並採取行動,善盡地球公民之責任。」為宗旨,全心投入關注於高雄地區都市發展、台灣的山林保育、水資源、工業污染、生活消費、動物福利等相關課題。




講師介紹:
李根政,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曾任國小教師,先後擔任高雄市教師會總幹事、全國教師會生態教育委員會召集人、台灣生態學會祕書長,新教師雙月刊、生態中心季刊、生態台灣季刊總編輯。1998年至今,長期投入生態保護與教育運動,參與或主導的議題計有搶救棲蘭檜木林─催生馬告國家公園運動、反全民造林運動、反吉洋人工湖,反湖山水庫,反吉貝嶼BOT案、關切有害事業廢棄物、保護柴山、經濟動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