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方經驗/陳瑩如
大綱摘要:
一. 地方書寫或研究的簡要流程
二. 以「在地」為立足點,但不侷限於地方
三. 公民寫作者所面臨的問題及思考
內容:
在簡短的自我介紹之中,陳瑩如老師說起關於她個人從城市回歸到故鄉鹽水定居之後,如何從一部數位相機和一場王爺廟的漫步開始,驚喜地「發現」地方活動的多樣和豐富性,於是由部落格走入社區營造與地方文史,就這樣締結了地方書寫的緣份……接著老師藉由個人地方書寫經驗開始提供學員一些關於書寫過程的注意要點與公民寫作的思考進入今天的課程:
一.地方書寫或研究的簡要流程
1. 增進相關知識和方法
(1)人類學田野調查方法
(2)象設計集團發現的方法(尺度的概念/五感的體驗/立足的確立)
(3)社區營造及社區參與的概念
(4)參與各種文化講座或社區活動
2. 日常生活中的接觸、閒聊及廣泛地觀察
3. 平日有看報習慣:累積對地方大小事的瞭解
4. 找出自己有興趣的報導題材
(1)人/事/時/地/物 (2)各行各業 (3)農村環境 (4)宗教民俗 (5)文化/娛樂/教育…
5. 研讀文獻資料
(1)鹽水鎮志 (2)鹽水港的老照片1,2集 (3)南瀛文化研究叢書
(4)臺南縣志 (5)南瀛文獻 (6)博碩士論文 (7)報告書、計畫書
(8)歷史地圖/早期報紙 (9)其他資料(廟誌、族譜、學校校慶特刊等)
6. 到田野現場或做訪談: 現場就詳細問清楚、簡單的邏輯判斷、熟悉地方歷史背景和地方語言
(ex.老地名/大爆激)、相關老照片(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
7. 文獻交叉比對或考證
8. 進行紀錄和書寫(角度)
9. 部份稿子讓受訪者校稿
10. 作品尋求發表管道
二.以「在地」為立足點,但不侷限於「地方」
1. 何謂地方?地方應該多大或多小?→以自己生活與活動的範圍來衡量地方的尺度(不限於行政區劃分或某某社區) ex.鹽水vs義竹vs.菁寮(八掌溪)vs.太子宮vs.學甲…
2. 每個人所認知的地方並不相同,例如北鹽水和南鹽水就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3. 用你的眼光來看地方,及自己的觀點來寫地方,而非地方文史工作者或地方頭人的角度
4. 用你的五感來細膩體驗農村:眼(看)/耳(聽)/鼻(聞)/舌(小吃)/身(觸感)
5. 保持開放的心,不要有預設立場
三.公民寫作者所面臨的問題及思考
1. 公民記者的角色與難題:在地人不一定較具優勢,人情包袱以及因過於瞭解地方權力關係而可能產生的考量…有時外來的和尚會唸經,地方書寫不一定本地人才能寫;資訊/資源取得困難、容易被侵權(著作權)
2. 公民記者的價值:非為商業而服務,不必為廣告而寫;由公民發聲, 可看到多元觀點;也是一種社區參與的型式
3. 地方書寫的意義:地區居民共同的記憶與無形資產,透過文字或影像,留下記錄;彰顯農村的價值,為地方(農村)發聲,讓其他人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