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III 報導文學(2)

從小地方,出發:農村與地方書寫的可能性 /馮小非

摘要:
一、 在地經驗與地方書寫
二、 從建業中學說起,與台南有關的「小地方」
三、 學員交流時間:關於農村書寫的想法
四、 第一次作業繳交題目、期限

內容:
我從事跟地方有關的工作已經蠻長一段時間,但一直到這兩年來大家才開始重視地方工作,甚至認為地方情感可以取代國家認同,這種情形在都市特別明顯,因而出現「台北學」等利獨特觀點,探索台北市的種種生活觀點,打造出屬於都市城市美學的文章,反而在城鄉之間產生另一種疏離感。

在台灣的書寫地圖上,之前還沒有地方書寫出現。後來由於個人BLOG普及,慢慢地「在地經驗」、「小鎮經驗」開始被紀錄,例如台南人用府城小吃的書寫,幾乎籠罩了整個地方美食的書寫領域、連虱目魚都儼然成為台南人專有的美食代表,完全凌駕了另一個也是虱目魚產地的嘉義。

就像基督教教義中說的:「跪下來就行。」所延伸出的「拍下來就是真的」、「寫下來就是真的」……等等想法,許多經驗的聯想就從個人拍攝記錄的瞬間發生,於是「農村寫作」與「地方書寫」開始興起,一而二、二而三地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領域區塊。

2009年有人寫了一篇〈建業中學──最後一瞥〉引起近兩萬人的觀看、九十幾篇留言回應,許多曾經讀過建業中學的校友們紛紛冒出頭來呼應、回憶當年就學的同學、師長們,於是這間原本沒沒無名的一所經營不善而拆遷倒閉的學校因此在歷史上留名;也有人曾經在「小地方新聞網」上書寫了近十篇有關台南傳統市場的記錄,將來也許有機會集結成書,據我所知目前市面上關於傳統市場的記錄或書籍只有全省的,這可能是第一本以地方傳統市場為主的書;或是一輛載著雛雞活蟳沿街叫賣、忽而出現忽而離去的「孔明車」……等等這些被紀錄下來的日常生活中真實場景,我想如果把這些場景線索轉化成文學上的書寫線索,來寫成小說都是極其精采甚至是魔幻有趣的,可是到目前為止似乎沒有人朝著這個方向著手,真是十分可惜,也許今天在場的學員可以有機會從這個地方著手,寫出精采的作品。

聽完學員們表述個人的農村經驗或想像與對農村書寫的想法,讓我想起我其實是因為當年父親參與建設曾文水庫的緣故而出生在農村,或許對於大人如我母親來說生活條件簡陋的農村生活是很辛苦的,然而對於孩童的我們那卻是十分快樂的生活經驗,即使後來我搬離農村而進入都市生活,仍然一心想回到農村去,從事的工作也一直朝這個領域靠近;我覺得同學可以把自身深刻地生活體驗和想法為軸心,在接下來的課程上跟講師討論如何找出一個切入點及如何以適切的語彙表現出現場感,應該都可以寫出很好看的作品。


---
這篇上課試著用講師(馮小非)口吻做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