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II 在路上:關於旅行的意義、閱讀與書寫(4)

「府城」重遊 戶外課/劉克襄


摘要:
一、作業繳交方式新增及次堂課堂上討論交流方式說明
二、本週戶外課程相關事項宣布及行程說明
三、戶外教學(孔廟、府中街巷弄)

內容:
本次課程作業分兩次繳交,其中一次繳交給劉克襄老師。老師請同學在繳交完紙本後傳送電子檔給班長,統一列印裝訂給大家,在下回上課時請同學各自就自己的作品發表介紹(約兩分鐘),之後將以全班同學就每位同學作品發表評論,再由老師總結;此互相切磋此學習的方式對同學的寫作能力將大為增進。

本週預訂走訪的地點為孔廟、府中街及文學館週邊的巷弄,由於出發前遇雨,滂沱雨勢一發不可收拾,遂在室內教室;老師分享了他帶領其他學生前往宜蘭大溪尋訪一棵老樹的經驗及在途中火車上偶遇的老婦人與之交談的心得,同時在和同學互動(問與答)交流中,談及老師個人的台南印象(樹木的栽植及鳥類等自然生態角度觀察)……後,雨勢漸歇,同學和老師各攜雨具啟程,開始今日的雨中府城探訪。

戶外課延續室內課的話題,從細數府城獨特的樹種栽植文化講起:孔廟老榕樹患病不治的報導、雨豆樹的特性、蘋婆、緬槴、七里香……一直到玉蘭花經濟種植和人工培育法省思,在在都是以台南在地樹種(非僅原生種)出發,帶領同學們在雨中完成這段特別的戶外探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