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II 在路上:關於旅行的意義、閱讀與書寫(3)

在小城聽見世界--2006TFF音樂節/簡義明

摘要:
一、調課說明及次週戶外課程相關事項宣布
二、續講第一週開課大綱未完部份
三、在小城聽見世界--介紹2006TFF音樂節

內容:
由於原訂今日為我們大家上「蓋房子-從安居出發的旅程」的胡老師因故不克前來(原課程調至9/9), 故仍由簡老師接續上上週未講完的全部課程規劃大綱之「關於『旅行』的論述、書寫與實踐」中之五、六、七點(參考課程講義)。
其中,老師透過奈波爾(離散)、鹿野忠雄(殖民)與鍾梅音(冷戰時期的政經條件)的作品分析藉由閱讀察知在不同的大環境之下產生的旅行書寫之特色;並藉由詹宏志的作品說明驛站的旅途文化;經由介紹冰島樂團Sigur Ros 及記錄片「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說明另類(音樂與藝術)的旅行足跡的探尋方式。

下半段課程,老師以世界音樂乃是有意識的混種為引言,說明TFF音樂節的緣起(TFF是Tanz & Folk Fest的縮寫。早在1955年,東西德尚未統一時就已經開始的一個節慶活動。Tanz在德文是跳舞的意思,原先的TFF是一個以東德傳統舞蹈和民謠為主的活動,在1991年,音樂節的籌劃小組重新對於TFF的定義和未來的走向進行深層的討論,並賦予它一個重新的意義。在多年的嘗試和運作之下,TFF成為現今德國最大的「roots, folk and world music festival」。目前發展已然成熟的TFF,整體活動的結構非常嚴謹,在節目的規劃上包含四項重點(focus),分別是國家(country special)、樂器(instrument special)、舞蹈(dance special)和地區(focus regional)),然後開始播放老師親臨參與的2006TFF音樂節的記錄DVD,隨著DVD的播放不時穿插當時的觀察情境解說,讓同學們透過影像和音樂,觀看聆聽,感受另一種不同於觀光式的旅行可能帶來的不同感動與,隨著音符流動,彷彿親自經歷了一場音樂與舞蹈的嘉年華會。

參考講義:
1. 關於旅行的論述、書寫與實踐
2. 在小城聽見世界:TIFF音樂節唱出的力量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