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14. 日治時期的台灣流行歌:李臨秋、周添旺、陳達儒

講題:日治時期的台灣流行歌:李臨秋、周添旺、陳達儒
講師:呂興昌
日期:2013.05.21

一、日治時期的台灣新詩(4)李張瑞絕命詩、楊熾昌
接續上週的日治時期的台灣新詩(4)課程,呂老師為同學們展示補充說明了李張瑞妹妹(李彩蘭)提供的詩人年少及生前照片,並為大家介紹了詩人生前最後作品〈絕命詩〉,詩人在這最後的作品中說盡對家妻兒的眷戀和不捨,透過胞妹的書寫記錄,讓人聽來則外哀悽。

之後續講上週未完課程。

楊熾昌(1908~1994)日文詩人,出生於府城台南,筆名水蔭萍、水蔭萍人、島亞夫等,為推動台灣現代主義的先驅人物。1931年,二十四歲,赴日本東京,就讀文化學院創作科,並由當地書店出版個人第一本日文詩集《熱帶魚》。1932年二十五歲則自家裝禎出版第二本詩集《樹蘭》。到了1933年利用台南新報文藝欄編輯的身分,集結七名喜好創作的台日籍朋友,創辦日文現代詩社「風車詩社」,並出版同人詩刊《風車》,每期出刊七十五冊。爾後考入當時日本殖民當局所辦的台灣日日新報社,成為一名記者,直到戰爭結束。1934年風車停刊,1938年加入日人西川滿主導的「日本詩會台灣支會」及1939年成立的「台灣詩人協會」(後於1940年改組為「台灣文藝家協會」,發行機關誌《文藝台灣》)。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楊熾昌繼續擔任台灣新生報報社記者,二二八事件發生亦受波及而入獄九個月。出獄後,因政治因素而阻礙了語言跨越及文學創作。戰後於記者工作之餘,投入古代史、考古學與國際關係的閱讀與研究。1970年代末隨著新世代的探訪並於報紙上披露報導,楊熾昌才又回到台灣文學界,風車詩社的種種事蹟也漸為國人所知。1986年鹽分地帶文藝營頒予他「台灣新文學特殊貢獻獎」,楊熾昌的文學活動才重新獲得肯定及取得應有的歷史定位。此外,他也曾任公論報記者,1953年起參予台南市扶輪社籌設及創立,1968年獲聘為台南市文獻委員。

楊熾昌文學創作作品幾乎都完成於日治時期,且以日文現代詩為主。他服膺西脇順三郎式的超現實主義文學觀,他認為我們居住的台灣尤其得天獨厚於這種詩的思考,因為「我們產生的文學是香蕉的色彩、水牛的音樂,也是番女的戀歌」;又從跨世紀文學演變來看,台灣有助於二十世紀的文學要求:「十九世紀的文學成長於以音樂的面紗覆蓋的稀薄性之中。現代二十世紀的文學恆常要求強烈的色彩和角度。這一點,台灣是文學的溫床」。此外強調文學創作時應該保持冷靜知性的態度、也多方實驗文學的創作技巧,企圖帶動文學新精神(esprit nouveau)。作品主要以日文現代詩為主,膾炙人口的作品有:〈尼姑〉、〈茉莉花〉、〈無花果---童話式的鄉村詩〉等三首散文詩,反映出殖民地台灣社會底下女性所面臨的挑戰及困境:一是傳統道德禮教下被壓抑的女性情慾、一是新時代女性如何揮別傳統的禮教習俗、另一則是傳統封建家庭階級嚴密限制下的愛情悲劇。(按:資料摘錄自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


呂老師說今天為大家選讀的三首作品,算是楊熾昌作品中較易懂的,因為楊熾昌這算超現實主義派的詩人,許多作品對於初入門的學生來說,讀來常常覺得撲朔迷離難懂。

〈尼 姑〉 1934.12 原文日文.葉笛華譯
年輕的尼姑、端端打開了窗戶。
夜氣粘纏地磅礡著。端端伸出白白的胳臂抱緊
胸懷。可怖的夜氣中,神壇的佛像有嚴然的
微笑。端端的眼睛隨著夜晚而興奮清醒。影
翳靜寂。燈徹夜燃燒。

在夜的秩序中驚駭的端端走向虛妄的性的小
道。我底乳房何以不像別的女人一
樣美呢。我的眼窩下何以僅只映照著被忘記
的色彩。......
紅玻璃的如意燈繼續燃燒著。青銅色的鐘漾著
寒冷的心。尼姑庵的正廳像停車
場一樣寒森森。

紅彩的影翳裡,神像動了。
韋陀的劍閃了光。十八羅漢跨上神虎。
端端雙手合十,昏厥而倒下。

隨著黎明的鐘響尼姑端端起來了。線香和香薪
濛濛發香。正襟危坐著端端在
哭。吟誦了一陣經文。

──母親啊!母親
端端將年輕的尼姑的處女性獻給神了。


〈尼 姑〉 1934.12 原文日文.葉笛華譯 呂興昌台譯
少年尼姑、端端扑開窗仔門。

夜氣厚粘無邊。端端伸出白白的手骨攬稠胸
前。恐怖的夜氣中,神壇的佛像有莊嚴的吻
吻仔笑。端端的目珠隨著暗暝興奮清醒。陰
影恬靜。燈火歸暝攏咧火著。

佇暝的節奏裡驚惶的端端行向虛譀的性的小
路。我的奶仔那會無像別個查仔人共款媠
呢。我的目珠碗裡那會干那現出hŏng 袂記得
的色彩。......

紅玻璃的如意燈繼續咧火著。青銅色的鐘搖蕩
寒冷的心。尼姑庵的正廳親像停車場共款冷
森森。

紅彩的陰影裡,神像振動矣。
韋陀的劍閃光。十八羅漢跨上神虎。端端雙手
合十,烏暗眩倒落土腳。

Tùe 透早的鐘響尼姑端端peh 起來矣。線香和
香支茫煙散霧。坐甲真四正的端端咧
哭。誦了一暫仔經文。

──阿母啊!阿母
端端將少年的尼姑的處女獻給神了。

按:詩人從少年尼姑的角度去思考,並如實描寫出人性,表現出同情而理解,而非批評。


〈茉莉花〉1934.12 原文日文.葉笛華譯
被竹林圍住的庭園中有亭子 玉碗、素英、皇炎、錢菊、
白武君、這些菊花使庭園的空氣濃暖芳郁
從枇杷的葉子尺蠖垂下金色的絲 月亮皎皎地散步於
十三日之夜

丈夫一逝世Frau J 就把頭髮剪了白喪
服裡妻子磨了指甲 嘴唇飾以口
紅 描了細眉

這麼姣麗的夫人對死去的丈夫不哭 她只是晚
上和月亮漫步於亡夫的花園

從房間漏出的不知是普羅米修斯的彈奏或者拿
波里式的歌曲跳躍在白色鍵盤上
......
Frau J 把杜步西放在電唱機上
亭內白衣的斷髮夫人搖晃著珍珠耳飾揮動指揮

菊花的花瓣裡精靈在呼吸

夫人獨自潸潸然淚下 粉撲波動 沒有人知道
投入丈夫棺槨中的黑髮

不哭的夫人遭受各種誤會 為要和丈夫之死的
悲哀搏  畫了眉而紅唇艷麗
那悲苦是誰也不知道的

夫人仰起臉
長睫毛上有淡影
蒼白的唇上沒有口紅 帶在耳邊髮上的茉利花
把白色清香拖向夜之中


〈茉莉花〉1934.12 原文日文.葉笛華譯 呂興昌台譯
乎竹林圍咧的花園中有涼亭 玉碗、素英、皇
炎、錢菊、白武君、chiah-ê 菊花乎
花園的空氣厚擱芳 對枇杷的葉仔蹺痀蟲金
色的絲垂落來 月娘白雪雪散步佇
十三日的暝夜 (按:十三日形容月未央)

翁婿一下過身Frau J 就將頭毛剪掉 白色的喪
服裡太太磨指甲 嘴唇點胭
脂 畫柳眉

Chiah-nih 嬌麗的夫人對死去的翁婿無哭 伊干
那暗時佮月娘做伙佇亡夫的花園邏邏sô

對房間漏出來的不知是普羅米修斯的彈奏或者 (按:拜倫《普羅米修斯》)
拿波里式的歌曲佇白色的鍵盤頂跳咧跳咧
......
Frau J 將杜步西放佇留聲機
涼亭仔內白衫的斷髮夫人珍珠耳鉤晃咧晃咧揮
動指揮棒
菊花花瓣裡有精靈咧喘氣

夫人孤一個目屎四淋垂 水粉波動 無人知影
擲入翁婿棺木中的烏頭毛
不哭的夫人遭受各種誤會 為著欲佮翁婿的死
的悲哀戰鬥 畫目眉紅唇艷麗
彼種悲苦是誰也袂當知影的

夫人瞻頭
長長的目睫毛有淡影
白蒼蒼的嘴唇無胭脂 pín 佇鬢邊的茉利花將
白色的清芳牽入暗暝中

按:這首詩形容喪夫的女人表面上以是未依照習俗素衣守喪,其實是要憑藉梳妝等行為來支撐心情的哀慟。


二、日治時期的台灣流行歌
課程後半階段,呂老師為大家介紹日治時期的台灣流行歌,希望藉由這些流行歌曲,除了補足台灣歷史的當時社會現象,同時也補足了台灣文學史上不足或缺漏之處。老師也透過投影片展示當時的唱片圖片,同時也原音播放當時李臨秋、周添旺、陳達儒等人的流行歌〈街頭的流浪記〉、〈無醉不歸〉、〈送君曲〉、〈春宵夢〉、〈滿面春風〉、〈天清清〉、〈滿山春色〉……等讓同學們欣賞。

呂老師並隨著歌曲的播放為同學們說明,日治時期尚無「禁歌」這樣的行為(反而是在戰後國民政府開始對流行歌曲開始嚴管施禁),不過對於歌詞已經多有審查,所以在歌詞內容中,若有抱怨往往以「天公」取代「天皇」,並因著當時皇民化運動,在歌詞中也常常出現歌頌從軍但對於心中的不甘而隱去不表,因此在戰後往往會針對這個部份再重新修改而有不同的版本。除了歌頌的歌曲,也有講述男女情愛的溫情小品,配合著活潑的曲調,歌詞清新俏皮可愛,同時也因應當時的潮流,常常在曲內嵌入世界流行的曲調,例如〈天清清〉中就改編自舒曼1848年的作品《青少年鋼琴曲集》68號第10首〈快樂的農夫〉。(按關於日治時期的台灣流行歌曲,請參考「桃花開出春風」網站)

註:〈無醉不歸〉、〈送君曲〉為李臨秋作品;〈春宵夢〉、〈滿面春風〉為周添旺作品;〈天清清〉、〈滿山春色〉為陳達儒作品。




延伸閱讀
1. 拜倫《普羅米修斯》
http://blog.udn.com/hdavid/3626319

2. 網站「桃花開出春風」
http://blog.sina.com.tw/davide/

3. 舒曼《青少年鋼琴曲集》68號第10首〈快樂的農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YrP-XSh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