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Vi. 西遊記與小封神(二)07 《西遊記》5

回目:西遊記 終
講師:吳達芸
DATE:10月30日


「何以曰遊」?

今天是我們讀《西遊記》的最後一堂,達芸老師請同學們思考西行取經為何不以「西行記」為名,卻要命名為「西遊記」?綜觀取經乃人間天上之大事,上至神佛下至君王都極力促成,而此行中各列妖魔也都歷盡生命交關,書中內容更寫盡人世與天上社會各種情狀及天地不全之理,如此作品卻以「遊」為名?這是我們讀了《西遊記》最後一堂課要探討的主軸之一,另一個觀點就是「天地不全」,於是達芸老師引自己曾作論文《不全的超越--西遊的真諦》及《西遊記析論》中〈騰挪跳擲的詭戲--由悟空入腹制敵看西遊釋厄的意義〉兩篇文章和同學們探討。

(一)天地不全:不全即是殘缺,既是殘缺哪裏有可樂之處?然而《西遊記》這本書卻是由此著眼,帶給讀者莫大的思考,天地人世本就難全,無有完美之情事,達芸老師以已身舉例,在此情形下要如何調心去面對生命、人生,正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重點。表面上這本書是在敘述唐僧帶領三徒一馬往西天取經,最後功完行滿的故事。但在過程中則經常暗示人生無常之理,並強調「心生,種種魔生」,正意味著全書的魑魅魍魎、妖魔鬼怪,也不過是人們心中的病魔,提示我們人生當以修心、調心為首要。

(二)由悟空入腹制敵看西遊釋厄的意義:取經一行,悟空一路上斬妖除怪,也多次有類似重複情節--被吞入腹,但每一回他卻都有不同的方法應對並脫身,如第17、59、67、75、82回等回中,悟空面對妖魔的種種手段與方法,且以戲耍態度以對,足見他的戰鬥精神,故在文中達芸老師重提書中所稱「悟空乃人間喜仙」。

從西遊記人物的喜劇造型,老師又為同學們補充了《莊子》的故事,先是由「鼓盆而歌」到「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說明我們面對生命任何的難題非一蹴可幾,須得按部就班而來。

在兩則精采的《莊子》故事講解中,結束了這期的《西遊記》閱讀。接下來我們讀高行健《靈山》。


在開始讀《靈山》之前,老師先為大家介紹了高行健的另一本書--《一個人的聖經》的內容,並且引梅莉史翠普主演的電影《蘇菲亞的抉擇》中(按:二次大戰中Sophie與她的一兒一女被關入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一個德國軍官要求她必須要從兩個孩子中作出選擇,選擇一個活下來,而另一個則要被放進焚屍爐。母親哀求著:「我不能做這種選擇!別讓我這樣選擇!」軍官則叫囂著要士兵把兩個孩子都帶走處死,最後母親牽起了男孩的手,從此,揮之不去的愧疚和夢魘伴隨著糾纏著Sophie……)以這個故事為對照,忽然看懂了為什麼作者要如此繁複又瑣碎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書寫那樣的細微末節。

厚厚一本《靈山》,達芸老師為大家用心準備了約十餘頁的刪節本,隨著同學的輪番誦讀,老師不時為同學補充其中的情節和提醒重點,《靈山》採用了第二人稱和第一人稱交互運用的敘述方式,甚至是第三人稱。「你」和「我」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不是一個人,有時在一個段落中的「你」、「我」甚且是同一個人的不同視角,這也是作者這部作品中讓人有所詬病的一點。但老師提醒我們,任何創作其實自有其風格,而我們應該著眼在閱讀中的描寫,體味其間蘊藏在細節中所要表達的意涵,作者是如何借「採集」為名,其實是因為被宣告患了癌症要進山修養,在陌生環境中如何與人相處、調整心情,「忽然間他走進了童年」,像這樣「尋根」的架構書寫,明明懷著極十不安的旅程,卻以「靈山」為名,對照《西遊記》一書中的十萬八千里、八十一難取經旅程,每個周折艱難間也是充滿追尋和考驗,與高行健《靈山》書中主角追尋「靈山」共通點正是「如何調心以面對人生種種難全之理」。




參考資料:
1. 鼓盆之戚

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徙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典出《莊子‧至樂》鼓盆之戚)


2. 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微礙,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而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典出《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延伸閱讀:
1. 書:高行健《一個人的聖經》、《靈山》
《靈山》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64123
《一個人的聖經》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16944
2. 電影:《蘇菲亞的抉擇(Sophie's Choice)》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