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IIII 芳草文學(2)

講題:中國古典詩中的芳草文學賞析
DATE:2012. 03. 01

前課續談。今天上課一開始,達芸老師就開始播放了她為課堂上精心準備的投影片資料,為上週精采的課程更添豐富典故及資料:

首先是上回講到李叔同所作之歌曲〈送別〉,事實上歌跟詞都是是有所承,當時李留學日本時,日本作家犬童曾填詞〈旅愁〉,格律與語詞調性皆與〈送別〉相仿;而曲則是源自美國約翰·P·奧德威作曲《夢見家和母親》,該曲的音樂即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送別〉歌曲。

接下來是上週講到的宋朝詞人柳永及其詞作〈雨霖鈴〉詞牌起源。〈雨霖鈴〉又名〈雨霖鈴慢〉,根據王灼《碧雞漫志》記載,時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出逃,迫于形勢將楊玉環賜死馬嵬坡。後在霖雨連綿之夜,玄宗車行于蜀中棧道之上,馬鈴和著瀟瀟雨聲,更添寥落與淒慘。他因思念楊貴妃,不覺悲從中來,口出『雨淋鈴』三字。當時僅有伶人張野狐在旁,因而記錄並改名為《雨霖鈴》曲傳世;老師補充說明此典故於《明皇雜錄》及《太真外傳》等等記均有記載,提醒大家雖野史未必不真,然正史亦未必真。講完典故後,老師並援引柳永另兩首詞作──〈夜半樂〉、〈安公子〉──介紹詩人及其作品,詩文及內涵精采絕倫,隨著老師逐句的講解說明,同學們也跟隨著詩人筆下描繪的景象神遊嚮往不已之餘,對於中國古典詩文作品感覺上又更親近幾分。

講完詞作,回到上週曾提到的精衛神話。今天提出的是魏晉六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冤禽志鳥〉中的另則關於精衛的記錄,由精衛故事講到神話的起源係古老初民們的口述文學流傳而來,老師更延申地以Narcissus化身水仙花及阿波羅、賽姬與丘比特等故事為例,以動作替代影像,生動地描摩著人類化身為植物的情狀,為大家介紹關於西方神話學中研究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變形神話,說明前人智慧累積與初民們因為「輕信」而漫生的豐富想像力是如何傳承並透過文學影響著我們後人。接著老師為大家朗誦並講解《述異記》的內容:「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東海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藉由回到中國神話中關於精衛鳥的故事,提醒我們類以這樣以相同題材作不同發揮的書寫, 雖不能說是一種原創,卻仍不失為想像力的發揮而洐生出的書寫記述,日後課堂上我們會講到另一名作者溫佑君的《溫室效應》,也是以精衛傳說為基礎而作更大的發揮寫作,請同學們拭目以待。

接下來達芸老師拿出上週發給同學們的紙本講義,先替同學們介紹講義中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朱天衣其人身世與相較其兩名姐姐(朱天心、朱天文)書寫筆法的華麗或炫學,朱天衣的文字是更為樸實平易;而林清玄在消失文壇一段時間之後,再出現與報章的作品內涵似是從其個人佛學修行領悟後對於人世別有一番企圖心……。

介紹完兩位作者後,老師請同學們就講義中這兩篇與芳草植物相關文章去各自演譯表述各人的心得與想法,藉由同學來自四面八方不同領域與生活背景為基礎去分析討論,從「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中以務農為經濟來源的田園生活中各種苦辛到現代人為了健康而在自家庭院陽台中種植有機菜蔬、或是喜歡植栽而在閒暇蒔花種草以怡情等等不同動機的經驗,對照於過往曾在文學閱讀中所看見各式各樣的描述,在在顯示了「植物與人」之間不可斷絕的牽連,除了單純的文字閱讀,透過這樣在課堂多姿多采的熱烈討論,彷彿文章裏書寫到的植物不同生長階段的模樣,也在我們週遭漾出繽紛的色彩與芬芳。







#本週紙本講義:蔡秀菊、沈花末 詩選
#本週課堂資料補充

犬童球溪〈旅愁〉
西風起,秋漸深,秋容動客心。單獨難過嘆飄零,寒光照孤影。
憶故鄉,思故人,高堂念雙親。鄉路迢迢何處尋,覺來歸夢新。
有心唱歌歌無聞,有意填詞詞醉心;只因偶識李小人,惹得癡人吟到今。

柳永詞作 〈夜半樂〉
凍雲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
渡萬壑千岩,越溪深處。
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
片帆高舉,泛畫鷁、翩翩過南浦。

望中酒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
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

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
嘆後約丁寧竟何據?
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安公子〉
長川波瀲灩。楚鄉淮岸迢遞,一霎煙汀雨過,芳草青如染。
驅驅攜書劍。當此好天好景,自覺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厭。

望處曠野沈沈,暮雲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槳投村店。
認去程將近,舟子相呼,遙指漁燈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