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III 報導文學(9)

農耕生活的想向與生命觀/阮慶岳
大綱摘要:
一、中國文人畫 v.s 文學的大觀園
二、地方書寫



內容:
課程一開始,在簡老師的引薦後,阮老師約略講述了今天上課的兩個主軸:(1) 透過中國文人畫中以山、水、樹木來顯示跟人的對應關係,繼而由此展現人跟土地與自然的關係;對應文章:<大觀園裏思自然> (2) 何謂地方書寫,以自己熟悉的建築師作品為例,對應文章:<受祝福與不受祝福的>

一、中國歷朝文人畫中山水自然與人的對應關係之演變:所有的繪畫、各種藝術都是以人為本體,例顧愷之[洛神圖],以人為中心,自然為陪襯;直到唐人畫中[明皇幸蜀]圖,這種比例表現開始出現轉變,自然以其本來面目逐漸顯現在畫中;到了趙喦[八達春遊圖]和南北朝的畫作中,人開始隱身於園林之間,不再為畫中的主體。中國的繪畫在五代南唐到達高峰期,在董源[洞天山堂]和范寬[臨流獨坐]、[谿山行旅圖]中,山、樹完全取代了人物,宇宙和自然不再只是陪襯而成為畫中的主體;宋朝時,馬臨[靜聽松風圖]則展露了人的思惟和感知到自然與神祕的宇宙天地;明清時期,山水畫漸漸式微,花鳥人物畫興起,如陳洪綬[采鞠]圖等,完全已經沒有山水自然,而以人物為畫中唯一的內容,此時人與土地現實的觀係在畫中已然遙遠。在清朝的大觀園內,我們看到一座傳統統北山園林,全然以假山和造景來象徵或呈現,而文學作品紅樓夢中,寶玉初遊大觀園時,可以接受其他人造園景,卻獨獨對試圖反璞歸真的稻香村大有異議,追究其原因是「違反了自然」,暗諷的似乎是賈政這些終日浸淫於富貴之中,偏用愛敝言歸農之人,其實這是作者曹氏藉寶玉之口批評時人背離自然,又敝言熱愛自然的矛盾風尚。 

二、何謂地方書寫,以建築師謝英俊作品為例:接下來老師以照片介紹建築師謝英俊幫邵族重建家屋的建築作品,講述建築師帶領邵族住民協力建屋的故事;過程中人力取自於在地居民、材料取自於在地,避免所有取得和操作困難的材料,以成立各種勞力合作社的方式進行訓練和執行作業,透過這樣的方式建立一座真正的綠建築;接下來老師講述了他和建築師謝英俊曾在當代藝術館策展[共築一個家]的始末及謝英俊建築師在中國曾參與的其他案例等,說明建築師在協力建屋過程中,試圖要傳達建築的難度並不如我們思惟中的艱困,而是透過簡化的過程中成為人人皆可動手建構的技術。最後在〈受祝福與不受祝福的〉一文的介紹中,老師講述了小說藝術發展的三個脈絡(寫實、自然與現代主義),透過寫實主義的介紹牽連起與在地書寫的因緣,文中以王德威引藉了魯迅寫實主義作品提出疑慮與五四時期建立寫實主義風潮的現代作品的省思;同樣,自然主義作品在華人文學裏能量也相對微弱,然而是不是可以解脫王德威所言的束縛,以能與華人文學本有的實實傳統共足鼎立,期待春日來臨,開放出璀璨花朵?
 
最後老師說明前例中謝英俊建築師的種種建築案例的嘗試,其實是闡明他自己對大我/小我一體的信念堅持,也許其作為有其爭議性,但也幸好有他,台灣現代建築不致在社會意義的反省或作為上全盤潰敗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