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II 詩與詩的行動能力(2)

文學之美的專注訓練 /翁文嫻


摘要:
一、詩話鄭愁予
二、詩人作品討論與評析(一)作者青年時期作品
1.如霧起時
2.野店
3.雨絲
4.呼喚
5.我被觀音坐著
三、詩人作品討論與評析(二)
1.天涯踏雪記
2.青空
3.歲末懷友
4.在回首中
5.天譴
四、終曲:〈讚林雲大喇嘛康州行腳〉 及 推薦閱讀

內容:
翁老師先是宣佈下週由黃梁老師上課,再隔週她來上課時,同學可以攜帶各自的詩作及關於第一堂課的詩行動,同學若有感想或心得也可一併提出繳交,接著正式上課。

藉由詩話的介紹,老師談及趁此台灣文學教室上課之便,她會配合課程內容逐一把詩人的作品作一簡短的詩話評析,第一位詩人便是今天上課的主角:鄭愁予。

而以詩話為經,詩人作品為緯,透過分組討論分析詩人是如何從現實和非現實地交錯、古典與現代穿梭……直把讀者引入深沉入骨的情境中,又是如何在一轉之際從驚心動魄灑脫抽離到若無其事的迷人浪子節奏。

最後老師精闢地講解了〈讚林雲大喇嘛康州行腳〉一詩中,真實與虛幻諸多情境精采的交疊描述,卻舉重若輕地講出叫人難忘的哲理:「憂喜不過是兩件衣服 穿著一件 / 自然閑著另一件 」 做一精采的總結。